讀書備試的最佳拍檔

何靜瑩│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中二時的第一堂體育課,老師甫進課室,環顧一周,便說:「請校隊隊員起來。」然後大概有十個同學站立。

老師續說:「請大家看看這些同學是否不讀書、只顧玩耍,被課外活動影響了成績的人。」

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那一刻的震撼:眼前那些隊員,都在精英班中名列前茅,其中一個還身兼籃球隊隊長和劍擊隊員,不久前代表香港前赴台灣參加劍擊比賽,但成績依然位列班中十名之內。另外有幾位運動員都是橫跨兩個校隊的高材生,無論成績、品行,都保持最高水準。

當時,我經常為了升上中學後的繁重功課而憂慮,正想考完八級鋼琴試後退出所有課外活動,專心一意讀書。看到這些同學,他們的成績和我差不多,卻比我兼顧更多的責任,我不禁自問:究竟是他們得天獨厚,還是我比他們笨?

這個疑團終由老師的一個問題解開:「請分享一下,為何你們沒有被密集式的校隊訓練影響學業?」

「沒得看電視囉!」幾位隊員異口同聲說。

那對於我是個當頭棒喝!我自小每天最少花上三小時看電視,各類節目都喜歡。

籃球隊長說:「每天上課前及下課後都有練習,有時連午飯時間也要練體能。每天回家後都累得要死,吃過晚飯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功課做完,目標就是盡早睡覺。不是說我不喜歡看電視,但總不能不做功課啊!要不爸媽一定不許我繼續參加這些好玩的校隊。」

一位游泳隊隊員忙不迭接着說:「因為想盡快做完功課去睡覺,溫書時便容易集中精神,根本不容許自己發白日夢和『姿姿整整』,浪費時間。」

是的,如果光陰已幾乎不夠用,何來虛度?

受到這些同學的衝擊和啟發,我茅塞頓開!加上學校一向提倡全人教育(All-round education),要求學生在學業、體育、音樂等全方位發展,我開始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更有目標地善用時間:參加合唱團和球隊,甚至自動自覺到公園練跑和體能,爭取進入校隊。就算是看電視,都挑選有趣而能學好英語的英文台節目如 Family TiesLA Law,和中文台的時事節目。

我發現當自己充實地善用時間,「hea」的空間自然消失,而且對時間運用的觀念也變得敏感。慢慢地,我和同學開啟了一個風氣:每天出入總會手拿一本課外書,坐巴士也好,轉堂也好,稍有空餘時間,我們都會自發性地閱讀,以提高中英文的語言能力。有一次,籃球隊長開始傳閱一本八百頁的英文小說 Kane and Abel(Jeffrey Archer 著)。幾位同學都說好看,好勝的我當然不甘後人。原來文字不太深奧,但故事引人入勝,容易追讀,我就開始衝破另一重閱讀厚書的心理障礙。

可惜今天許多父母在子女升讀高中後,便要求他們撤出各樣課外活動,以為這樣能讓孩子把所有課餘時間預備高考,殊不知這反會扼殺孩子鬆弛神經的機會、壓抑讀書士氣、缺乏帶氧運動調適身心…… 最重要的是忽略了群體活動對毅力意志、團隊精神、紀律等品格成長的培養,這些都是考試為本的讀書所學不來的。

最近,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為本年九月新上演的大型音樂劇,又開展了「品格 x 藝術」的新一輪特訓。當學生過五關、斬六將,用前所未有的努力通過兩輪試音後,一名中五學生在走廊碰到校長時,很認真地問:「音樂劇培訓在暑假將會十分密集,每天差不多朝十晚六,我擔心不懂得平衡讀書和排練的時間!」

一般師長及父母的回應,可能都會請學生考慮清楚能力是否應付得來,到頭來還是明示或暗示學生退出,收拾心情留家溫書。但這位校長首先覺得詫異和感動,因為這個學生向來都不着緊讀書,亦從來沒有分配時間這個概念。現在被取錄為音樂劇演員時,居然開始有自律意識 ──「懂得擔心時間不夠用」!這就是學習「時間管理」和「取捨」其他壞習慣的第一課!

我個人的經驗是,課外活動和讀書是最佳拍檔,真正的學習是要用兩條腿走路的。

我也跟不少憂心的父母解說,「你和我都經歷過中學會考的煎熬,回想會考前的那個暑假,我們何嘗不想用盡每天十個小時讀書,最後呢?我看完了第八次重播的《神鵰俠侶》和第五次重播的《新紮師兄》,忍不住出外逛街和輕鬆一下卻感到內疚,留在家又提不起勁溫書,於是繼續看電視、睡覺、打遊戲機、煲電話粥…… 然後自責沒有讀書,白白浪費了一個暑假。

不參加音樂劇的暑假,你真的相信孩子能集中精神每天讀書十小時嗎?現在是孩子提早學習時間管理的契機── 這門課一生受用!」

學生有機會參加心儀的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那團火,足以燃點生命,為乏味的讀書備試注入無窮動力!

2014年5月15日

我是平凡,但不平庸!:
http://goo.gl/jguV82

教我如何做選擇:
http://goo.gl/QdhDyb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goo.gl/xAIvgt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圖 -  讀書備試的最佳拍檔 May-15-2014

音樂劇《震動心弦》演出花絮

璀璨的燈光,熱烈的掌聲,激盪的心情。
戲要落幕,但台上青年人生命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戲裡戲外,同樣精彩:
「環境不能局限生命,但生命可以改變環境!」
「我以前是個無目標的廢人,生活花天酒地,但音樂劇令我尋回目標和自己!」
「我現在差不多全失明,家人擔心我的路很難走,但我依然能夠參與這個演出,很榮幸!」

《震動心弦》不只是一齣音樂劇,而是糅合品格與藝術的另類教育。或許這些青年的學業表現未如理想,但我們深信只要給予機會,他們一樣可以經歷生命成長,在舞台上覓理想、發光芒,震動自己和別人的心弦。

L plus H Creations 精彩片段:
http://goo.gl/lMVaOY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明報專訊] 心靈支援 扶貧重要一環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 財經網

【明報專訊】上周六,我有幸出席扶貧高峰會,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親自介紹貧窮線的定義及其功能,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詳盡而有條不紊的解釋,不僅為政府將來釐定扶貧政策提供有用數據,更能確保政策聚焦,避免藥石亂投。

不過,有人或會問:政府可以滅貧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司長所言,香港的貧窮線是建基於相對貧窮,有別於僅足生存的絕對貧窮概念。因為是「相對」,所以永遠會有人活在貧窮線下,一個更富裕的城市,總會有貧窮戶,問題是他們是否活得有尊嚴。

貧窮線乃相對 貧窮戶難免

如何活得有尊嚴?是否賦予經濟上的援助便足夠?兩周前我提及企業在扶貧的角色,可以透過技術及管理專才轉移以協助有需要的社群,或扶持年輕一代。其實個人層面也可大有作為。

最近,我透過一齣舞台劇認識到社企創辦人——何靜瑩。她畢業於美國的著名大學,曾在多家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等業務,數年前毅然放下高薪厚職,成立一家社企模式的毛衣廠,為中年人創造就業機會,保留民間紡織技術但結合現代管理,短短幾年,不但建立自己品牌,還成功衝出香港。

Band 3學生 藉舞台劇拾回自信

但她不甘於滿足現狀,擔任舞台監製工作,招攬一批band 3學校的學生,目標不是單純發展音樂劇,而是希望透過專業藝術訓練,為青少年提供品格教育,透過專業嚴謹訓練,建立自信、學習紀律、專注力和團隊精神,不要被社會標籤而失落。

從演員的分享,知道他們得着的不只是演藝技巧,最重要是找尋到人生目標、重拾自信,對自己的能力得到校長及家人的肯定,是他們意料之外的收穫。

社會上很多像何靜瑩一樣的有心人,為香港提供渠道讓年輕人的潛質得以發揮,給他們希望,令他們有機會向上流動,這是政府政策外扶貧脫貧的好方法。

給予機會希望 更勝直接派錢

正因為貧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單是經濟統計或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心靈富足與否。當人找到目標和意義,有了自信,不怕困難,就算收入暫時在中位數下,內心的充實也讓他們自覺有希望,絕不貧窮。這是經濟援助之外,同樣重要的心理支持。

2013年10月8日

“The Awakening” Making-of – L plus H Creations 一次震動心弦的生命旅程
http://goo.gl/ZMlYRM

《震動心弦》監製.編劇何力高笑談培訓中的樂與怒:
http://goo.gl/VSyHI5

香港電台《語出經人》L plus H 何靜瑩專訪:
http://goo.gl/ESLmjR

音樂劇相關文章:
http://goo.gl/TAJcm
http://goo.gl/xAIvgt

_DSC0784

我們要爭氣:擁抱標籤和偏見

何靜瑩│信報專欄 C7《故事人生》

「您的學生會否像電影《逃學威龍》那樣搗蛋、撩事鬥非、作弄老師?您可否給我們一堂速成班,因為我們沒有經驗教導傳統名校以外的學生。」年初我帶著無知和誠惶誠恐的心情,真心地請教一間專收成績最差、基層和新移民學生的中學校長。

我和社會不少人士對香港這批起碼佔三分之一、比較基層或成績欠佳的學生,一向少聞鮮問。若非因為一齣音樂劇與幾間資源比較緊絀的學校協辦,我自己肯定這輩子都不會真正地認識他們。

《震動心弦》由籌備、綵排、公演足有九個月的時間。在上週的四場公演裡,這班被社會標籤為讀書不成、前途堪虞的青少年,首度踏上葵青劇院的專業舞台,用他們的才華和自信,震動幾千名觀眾的心弦。掌聲過後,「餘震」未了,各界人士繼續用不同渠道告訴我們,他們深被這班年輕人的澎湃生命力感染,興奮莫名,對香港的未來重燃希望。

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成果,真的得來不易。回想這半年的綵排,確實是嘔心瀝血!雖然他們不是逃學威龍或搗蛋王,但他們一直沒有機會接受技術培訓,很多都不懂唱歌、不願跳舞、不懂話劇,加上有限的專注力、記憶力、自我糾正能力、自我形象、源自家庭的心結、林林總總的陋習、對自己沒有要求……等,導師們就算多費十倍精力,還是得不到一分回報。我們身心疲憊之餘,更是憂心忡忡:才剩下一個暑假,看來真扭轉不了他們已經輸在起跑線的事實!

可幸學生們還是爭氣的!天天嚴謹督導,日日早晚練習之後,我們終於見到木口木面的學會放鬆自己、投入角色;態度慵懶的開始變得認真;被導師批評而心覺委屈、動輒哭哭啼啼的,也學會冷靜地自我反省。

連日來不少老師和家長都多謝主辦單位和導師給予同學這一次的生命旅程,因為他們覺察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有明顯改進。其實對我們來說,何嘗不也是經歷了一次震動心弦的旅程?這個音樂劇不只是學生在蛻變,也是我們成年人的一個蛻變!

每當公開考試放榜,媒體只顧吹捧高考狀元有15位還是20位,追問他們的讀書心得。我們可曾倒過來問,每年究竟有幾百個還是幾千個人會考零分?這些學生背後可有甚麼結構性困難,導致他們有如此表現?我們是否只關心分數屬於頂層百分之五的那批精英孩子,而對底層的百分之三十視若無睹?如果學生來自 Band 3 學校,許多人就不期然地墮入一個強大的標籤效應中,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甚至放大他們的各種「缺點」和「不是」,歸咎成學生自暴自棄或學校教而無方。

我願意第一個承認,我也曾對他們帶有偏見。一方面提出給他們一個糅合品格和藝術教育的訓練機會,一方面卻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生怕他們難教、駁嘴駁舌或整天在搞事。

在一起相處的六個月裡,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都相當純真可愛,只是許多都無奈地背負著各種家庭問題、經濟拮据的包袱,包括:新移民學生陡然面對香港狹小的生活空間、急促的節奏、學校課程跟以往銜接不來;有些從小就是「留守兒童」,來港後才開始跟父母日夕相對,親子間有不少適應困難。這個暑假,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有血有肉的故事,把平日我們甚少思考和面對的基層生活問題,從地毯底一下子抖出來,逼使我們不能再置身度外。

我們也領悟到,從前培訓中產孩子容易獲得回報,因為他們有富裕的家庭、資源充足的學校,以及具備龐大網絡的校友會作後台,令各樣訓練變得相對輕省。如今我們選擇為匱乏的孩子製造機會,卻同時要學會進入他們的家庭或複雜的心理狀況,查找窒礙他們學習的根源,導師自然要多走幾步,甚至做很多思想調整和心理輔導的工作。

這80名青少年令我們的暑假不再一樣,重燃我們對生命和理想的追求,讓我們這些老鬼上了寶貴的一課!

同學們,請你們記住:無論別人怎樣標籤你,說你是社會中的弱者,你也絕不能標籤自己,一旦聽到別人提及 Band 3 之類便無名火起。另一方面,就算這是個不公平的現實,你亦不能帶著「國王的新衣」那種心態,以為別人不提這問題就不存在。請你別要自憐,也不要逃避,而是積極做好自己,勇敢地擁抱這種偏見,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你們的才華,同樣對社會有所貢獻,毋須跟那些在起跑線早佔優勢的人比較!

你們在這次音樂劇的專業演出,之所以能夠帶給觀眾震撼的回憶,不單是劇本和音樂旋律的美,而是大家經過生命蛻變後散發出來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燃點起大家的激情和心中的那一團火!那是完完全屬於你們自己的!

哪管有什麼標籤,有多少偏見,我們總要爭氣!

2013年10月3日

“The Awakening” Making-of: 一次震動心弦的生命旅程
http://goo.gl/ZMlYRM

張堅庭 – 培養下一代 決不袖手旁觀:
http://goo.gl/Gb0uPC

香港電台《語出經人》L plus H 何靜瑩專訪:
http://goo.gl/ESLmjR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goo.gl/xAIvgt

_DSC8589

[晴報]: 震動心弦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 晴報 《亦莊亦閒》

最近看了一場音樂劇,戲如其名,真正「震動」觀眾「心弦」,坐在劇院內的觀眾,相信同我一樣,心情久久未能平復。它的成功不僅是劇力萬鈞和精采演出,而是 被台上的一班年輕演員的真情流露而打動,他們只是一班完全沒有演出經驗的高中學生,來自包括心光盲人學校的數十位學生,經過六個月艱辛訓練才得到今日的成果。

他們能夠踏足舞台,不但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最重要是背後提供這個表演平台的一班社會有心人,他們不是要發展音樂劇,而是希望透過專業的藝術訓練作為一種手法,為青少年提供品格教育,讓年輕人透過專業嚴謹的訓練,建立自信、學習紀律、專注力和團隊精神。

從演員的分享,知道他們得着的不只是演藝技巧,最重要是找尋到人生目標、拾回自信,對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是他們意料之外的收穫。社企創辦人放棄自己的高薪厚職,只希望讓年輕人的潛質得以發揮,給他們發展的希望,其崇高理想,實令我敬佩。

2013年10月2日

“The Awakening" Making-of – L plus H Creations 一次震動心弦的生命旅程
http://goo.gl/ZMlYRM

《震動心弦》監製.編劇何力高笑談培訓中的樂與怒:
http://goo.gl/VSyHI5

香港電台《語出經人》L plus H 何靜瑩專訪:
http://goo.gl/ESLmjR

音樂劇相關文章:
http://goo.gl/TAJcm
http://goo.gl/xAIvgt

 亦莊亦閒 莊偉茵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從演員的分享,知道他們得着的不只是演藝技巧,最重要是找尋到人生目標、拾回自信,對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是他們意料之外的收穫。

[晴報] 社企 CSR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 │ 晴報《看透社企》

初看題目大概會產生疑問,社企不是已有「經濟效益」,與「社會公益」雙重目標,為何又再加上 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原來作為一家企業,在完成其目標後,有的社企已開始更進一步,超越其成立宗旨,進一步發掘其他回饋社會的機會。

最近一例子就是 L plus H 此從事高端針織時裝的社企,本身透過聘用本地女工友復興香港工業,其剛成立的慈善基金正為本地部分較缺乏機會的青少年,提供糅合品格與藝術的另類教育,從四所學校,包括心光盲人院,挑選了80名學生,排練創團音樂劇作品《震動心弦》,並得話劇前輩 King Sir 和音樂人金培達作顧問。

一眾導師台前幕後熱心襄助下,基金會在過去五個月,以專業嚴謹的要求訓練學生,鼓勵他們守紀律戒陋習,遇懷疑時重拾信心,困難面前突破自己,咬緊牙關把戲內戲外的角色演好。培訓過程中學生的汗水與淚水交疊,一次又一次提升各人的生命與價值。

音樂劇將於9月20至22日在葵青劇院演藝廳演出,到時希望與你和家人一起欣賞。

社企首要自身的持續發展,在站穩腳步穩健成長後,部分也已開始進軍 CSR,其他企業也一起來攜手同行吧!

2013年8月19日

香港電台《語出經人》L plus H 何靜瑩專訪:
http://youtu.be/M73N9uyRG9E

品格 x 藝術教育的音樂劇彩排片段:
http://youtu.be/f4tnJCW22t8

發音特訓: L plus H Creations 音樂劇 《震動心弦》 綵排
http://youtu.be/LKuMNobU0z8

金培達(特邀顧問)探訪音樂劇《震動心弦》彩排:
http://youtu.be/QNn7Fbb04Y4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1150385_379360685500997_1619629918_n

我的生命竟能觸動別人

何靜瑩│信報專欄 C7 《故事人生》

我曾經寫過一篇有關芳姨的博客文章。芳姨今年六十多歲,在我們屯門毛衣廠工作。我把這些年聽到她有意無意間流露的生活點滴,串連寫成文章。在面書登出這篇訪問前後,我都逐字逐句地將文章內容讀給不諳文字的她聽,還特意打印一份送給她的家人細閱。

我對芳姨的家人會有什麼感受非常好奇。芳姨笑說她丈夫和兒子閱後都不禁說:「你真有這麼好嗎?」

芳姨突然又爆出一句:「何小姐,你一定是幕後黑手!」

我知道這個開心果一定是很喜歡這篇文章,卻故意裝傻追問:「怎麼?有哪裏寫錯了?」

「所有的事情只要通過你那張嘴和筆,就會變得很美好。」

我還是咄咄逼人:「你說清楚,到底哪詞、哪句、哪件事情是誇張失實的?」

飯堂裡坐著很多工友,側耳傾聽我們的妙問妙答。

「文章句句屬實,我只是不明白,你怎能將我這幾年零零碎碎地在巴士、飯堂講過的小事都記在心頭,全都寫下來?」芳姨慢條斯理地說。

我認真地告訴芳姨:「我們的筆不是魔術棒,如果你的生命不是如此精彩和美麗,我們絕對無法寫出這樣動人的故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人物/紀實寫作不但要啟發讀者,更要讓故事的主人翁發現自己的生命原來是那麼美麗。

每一個平凡的人物故事,都有觸動別人的元素,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縷述自己的故事。而做人物專訪的記者,問題又總離不開「你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哪一件事給你最深刻的印象」之類,說實話,連我也不能在一時三刻內想起自己那麼多的「最」。

我自問接受訪問時都頗用心,更附送不少 soundbite (精句),對方好像也被觸動了,但最後出來的文章許多時仍流於平淡記述,有時更為一兩句 soundbite 而斷章取義。

要記者在交稿死線前花時間,把零碎的採訪片段抽絲剝繭,重構一個畫面,這牽涉到寫手的筆力、觸覺、視野,還有他 / 她是否願意用心走進受訪者的世界。

讓我再說一個幕後花絮。過去幾個月,何力高在本欄用心寫出一個又一個發人深省的小人物大故事,其中一篇是關於我在中環開設的毛衣店店長 Brian 。訪問前,我深明就算是一個有心有力的作家,遇上一個不太擅長分析自己感受的 Brian ,他也難以在兩小時的訪問裡切中要害。

於是我花了不少時間預先跟 Brian 做受訪前的準備:「公司不需要你做宣傳,你毋須說甚麼溢美官腔。我希望其他的八十後看到你的故事後,會受到感染,並發現原來他們也可以像你一樣發現自己。

「我希望你說真切的個人生命分享,或者你在本公司的成長歷練。哪怕是當日你第一次到屯門毛衣廠的面試經歷,也是很好的題材。」

Brian 半信半疑,問:「你真的不介意重提那個面試過程嗎?會把你的惡形惡相表露無遺的啊!」

「我的形象向來都是這樣,」我笑著說:「只要訪問稿可給其他人深刻的啟發就行。如果你剛踏入社會工作時遇上的挫折能造就別人的話,這也是你自我治療的機會啊!」

然後我們用了幾個小時回想他在公司裡遇過的小插曲,當中不乏與我有關的小過節,猶如做了一次徹底的工作評估。

〈從發霉到發亮──一個80後的重生〉刊登後,不少80後讀者說因此反省自己的未來路向,或對枯燥乏味的工作開始有新看法,亦有管理層表示重新部署對年輕一代的企業培訓。而 Brian 卻真正地感受到原來他從前不太光彩的男人之痛──宅在家中發霉的日子,竟能激勵同輩,並為80後討回一點公道。他也在面書上留言:「多謝支持小弟!我會努力!希望其他80後一同努力!」

一篇觸動心弦的文章,是作者和故事主人翁之間的心靈互動,須要用心、用時間發掘。我有幸每天與許多來自不同階層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共事,我盼望可以像拍攝紀錄片一樣,捕捉他們漫不經心的每字每句、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然後勾劃、剪接出動人的畫面,呈現給讀者欣賞。

何力高現正密鑼緊鼓籌備音樂劇《震動心弦》,訓練一班中學生於九月踏上葵青劇院的台板,所以暫時由我接力寫《故事人生》的專欄。我自問文筆遠遜力高兄,但我會繼續秉持寫作的最高目標,用心撰寫小人物的大故事。

2013年8月22日

何靜瑩接受香港電台〈原來錢作怪〉訪問:
http://youtu.be/M73N9uyRG9E

何力高過去文章發表:
http://goo.gl/TAJcm

發音特訓: L plus H Creations 音樂劇 《震動心弦》 綵排
http://youtu.be/LKuMNobU0z8

金培達(特邀顧問)探訪音樂劇《震動心弦》彩排:
http://youtu.be/QNn7Fbb04Y4

品格 x 戲劇教育的音樂劇彩排片段:
http://youtu.be/f4tnJCW22t8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_06A8656

[信報] 大型音樂劇訓練 孩子互助中成長

卡夫卡 |信報C1 《圈來圈去》

一群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因為一場地震,而喚醒自己對於美好事情的追求,因而令生命發生重大改變……這情節不只發生在舞台上,也是現實的寫照。在9月底開始,由一群中學生演出的大型音樂劇《震動心弦》將會在葵青劇院上演。

他們有些是來自基層,有些本身成績不太突出,有些有視力障礙,是常被標籤為「沒能力」的一群,如何可以在這次訓練中,重新肯定自己的價值,並讓台下的觀衆也有同樣的感動?

這個歌劇訓練計劃由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統籌,創辦人何靜瑩(Ada)本身亦為製作毛衣的社企創辦人。而編劇何力高在培正中學任教時早已創作這劇目,透過音樂劇訓練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何離開學校後,因緣際會下與Ada合作,決定將這藝術教育計劃延續,邀請了四所學校的學生參與。

互相鼓勵

這個演出除了要讓觀衆受其感動,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生命旅程的改變。由於這是正式的演出,因此也要求學生盡量達到專業水平,除了訓練,亦會帶他們觀摩電影與舞台劇,了解真正的演出為何,並請得知名人士為學生進行指導。

在不少非傳統名校裏,師長對學生的要求也不自覺地降低,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和信心也愈來愈低。

但是,在過去三個月的排練中,這些孩子也會渴求認真,也會想做到卓越的水平,更會互相鼓勵,感謝老師的教導,建立了內在的凝聚力。他們開始對自己有要求,因此能不斷進步,明白在這裏不能得過且過。

至於何力高則認為年輕人的藝術能力不會差很遠,做得好或壞,大部分都是心態使然,要有毅力、鬥志、專注力三者配合,才能令一件事情做得更完善。他希望學生能明白,做得不好,全因自己放棄,而不是能力使然,因此常常勉勵學生要「爭氣」。

其中一個學生陳政全說自己當初參加音樂劇,只為作一次挑戰自己的嘗試,訓練過程嚴謹,他也為此培養了固定的作息,不像以往暑假般日夜顛倒地打機。

「從前我總覺得自己不太重要,就算參與演出戲劇,也只是不起眼的一分子,但這次音樂劇裏,每個人都有機會獨唱,我發覺如果認真做,也可以做到很好的成果。從前演戲,我總是因為想保持形象而有所顧忌,在這次訓練中我卻能放下自己,想與大家一起做好這件事。」

這次演出中共有八十名學生參與,其中部分來自心光盲人學校,這些視力有障礙的學生很乖很自覺,每次唱歌都很用心,雖然要靠點字閱讀,卻比其他學生更快地把歌詞背下來,漸漸成為了其他學生的榜樣。

深遠影響

這次音樂劇訓練與其他的不同,目的在於品德培養過程,而非最後的演出結果。「我們強調 『正面取代』,希望以健康的建議,取代他們舊有的馬虎習慣和價值觀,以藝術作為渠道,讓他們明白品德的重要性,放下自己和自我中心的想法,在一個團隊中工作,建立責任感、紀律和專注力。」Ada 期待當中的訓練能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的行為,造成深遠的影響。

2013年8月16日

何力高過去文章發表:
http://goo.gl/TAJcm

發音特訓: L plus H Creations 音樂劇 《震動心弦》 綵排
http://youtu.be/LKuMNobU0z8

金培達(特邀顧問)探訪音樂劇《震動心弦》彩排:
http://youtu.be/QNn7Fbb04Y4

品格x戲劇教育的音樂劇彩排片段:
http://youtu.be/f4tnJCW22t8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卡夫卡 : 大型音樂劇訓練 孩子互助中成長

卡夫卡 : 大型音樂劇訓練 孩子互助中成長

埋藏心底的電影

何力高│信報副刊專欄 C7 《故事人生》

在每個人的生命裡,總會有屬於他自己的一首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它長年累月佔據著你心靈深處一個隱密的角落。在日子過得疲乏無力、沮喪失意、混亂迷惘時,你會悄悄記起它,探訪它,期望從它再次得到久違了的安慰、啟發和動力。

在我的生命裡,《暴雨驕陽》(Dead Poets Society)就是那部一直安躺於我心窩的電影。

猶記得那些年我還是個傻憨的中學生,零用錢不多,但這齣電影,我自掏腰包到戲院看了三遍。坐在漆黑的戲院,看著發光的熒幕呈現出一幕又一幕挑戰保守權威、竭力追尋夢想的片段,正處於反叛期和生命尋索期的我,便不由自主地血脈沸騰;即使踏出戲院,激動的心情仍難以平復。

《暴雨驕陽》的故事發生在1959年的美國。被學生戲謔為Hell-ton 的Welton Academy,是一所歷史悠久且極度保守的貴族學校。電影甫開始的那場開學禮相信讓許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儀式開始時,學生高舉著代表學校四大支柱的旗幟進場──傳統(Tradition)、榮譽(Honour)、紀律(Discipline)、卓越(Excellence),沉甸甸地壓著空氣。禮堂中學生正襟危坐,神情肅穆,肩膀上背負著百年老校的歷史包袱和家長的殷切期望,考入名牌大學成了這些莘莘學子至高無上的目標。可是,這學年來了一位新的英文老師──基廷先生,令死寂深沉的湖水驀然翻起連串暗湧。

在當時的保守眼光中,基廷先生絕對是位「離經叛道」的老師。他教授文學時,竟叫學生把那胡說八道、荼毒人心的導論撕去;他又請學生站在老師桌上觀察四周,希望他們學懂從不同角度看事物;最後,因為男主角尼爾吞槍自盡,基廷先生被迫告別學校,他離開教室的一刻,同學不理阻撓,一個接一個站在桌上向他致敬。

一直接受傳統教育長大的我,被馴化得只知循規蹈矩,即使被功課和考試壓得死去活來仍樂此不疲地追逐功名。那天在電影院看見這位重視生命多於傳授知識的老師,心底只有敬佩與羡慕。

除了那些震動心弦的場面,電影中還有不少信息很值得再三沉思與回味。有一次基廷先生著學生到校史室去,請他們凝視玻璃櫥裡那些發黃的舊照片。照片上的學長無論曾經多麼卓越和光榮,最終都隨著時間的洪流遠去。基廷先生藉此諄諄告誡一眾青春生命要學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道理;既然生命苦短,豈可虛擲光陰,最終一事無成?

基廷先生那句 “Seize the day. Make your life extraordinary.” (抓緊每一天,令你的生命變得不同凡響)不但成了全劇的主題,後來也成為了我活在當下,努力追夢的動力。尤其在搞話劇方面,我和一眾志同道合的同學不枉青春,彼此扶持,在學業的罅隙中一步一步踏上舞台,令我們本來刻板的生命變得不同凡響。

可是,隨著社會愈來愈富裕,物質愈來愈豐富,今天許多香港青年的生活都漫無目的,終日游手好閒;對學業固然愛理不理,就連對一些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也提不起勁。他們沒有濫藥或為非作歹已算萬幸,而打電玩和上網成了燃燒青春的木頭。他們的「hea」是對基廷先生的「抓緊每一天」最大的諷刺。

正當基廷先生不斷運用創新活潑的教學方法,阻力也隨之出現。一位老師批評他:「你鼓勵學生成為藝術家,但當他們漸漸發現自己不是莎士比亞和莫札特時,他們就會怨恨你!」一般父母也很反對妨礙學業的課外活動,尼爾的嚴父就曾向兒子明言:「待你醫學院畢業,獨立自主,你才可隨心所欲,而之前你要照我的說話去做!」結果他強硬地迫令兒子辭演話劇,令兒子走向絕路。

我慶幸在成長路上一直有戲劇陪伴,得到許多用錢買不到的經歷、自信、快樂和友誼。今天我堅持跟年青人搞音樂劇,就是要見證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絕非要培育出偉大的藝術家,也不奢望每個人都有很高深的藝術造詣,我們只有微小的心願──但願他們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多加一點色彩,多一點看見寰宇的真善美,又能在藝術訓練中磨練品格,再看長遠一點,能與藝術結為終身伴侶,令人生更添趣味。

有藝術的生命,肯定比沒有的人快樂很多,滿足很多。

金培達說過,做人最要緊的是Never Forget──不要忘記人生中那一首歌、一齣戲、一篇文章、一句說話帶給你從沒有過的感動和激情!《暴雨驕陽》在我中學生涯時激發了我對戲劇對生命的追求和熱愛;到了今天,當我軟弱沮喪時,我仍會向它支取力量。

我深信,在你的生命裡同樣有這樣舉足輕重的一部電影。

2013 年 8 月 15 日

金培達(特邀顧問)探訪音樂劇《震動心弦》彩排:

品格x戲劇教育的音樂劇彩排片段: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東方日報] 寓教於樂 品格升呢

趙美賢 | 我要讚讚你 A6 11-08-2013

newsclip oriental daily aug 13 2013

禮堂內,數十名年輕小伙子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忘我投入。「我要每個人都望到我!」創作總監何力高(Nick)一聲令下,各人即時停下來,全神貫注聽 命。Nick深信藝術可提高人格質素,故在訓練中學生表演音樂劇時,要求學員嚴守紀律,從中認識自己的優劣之處,建立自信,即使看似輸在起跑線上,亦可迎頭趕上。

曾於傳統名校教授音樂劇的Nick深信,藝術透過專業嚴謹的訓練,可以提高個人品格,「基層學生因經濟條件所限,未必有機會提高自己質素,佢哋往往因入唔到大學,被標籤為低人一等,但其實佢哋都可以好有才能。」他將藝術與品格教育糅合,協助一些缺乏機會的中學生,戒除陋習,激發積極性,在自我發掘過程中成長。

嚴師出高徒,Nick希望學員養成良好紀律習慣。

嚴師出高徒,Nick希望學員養成良好紀律習慣。

導師:「最緊要努力過」

在一間社企支持下,Nick在四所資源較缺乏的學校中,遴選了八十名中學生,參與音樂劇訓練及演出。他強調,所有學員必須 嚴守紀律,除準時、背誦好對白歌詞外,更要刻苦耐勞。他以四個英文字D作為概括音樂劇訓練過程:包括Discipline(嚴謹紀律)、 Dedication(投入委身)、Delight(愉快)及Discovery(自我發現)。

Nick教授學員肢體動作及聲線表情。

Nick教授學員肢體動作及聲線表情。

雖然紀律要求沒有列明「十誡」,但Nick會「先小人,後君子」,預早將排練時間表發給學員,若學員因事請假,就要預早通知,任何遲來的「藉口」均不獲接 受,只要Nick問:「邊個約你先?」學員通常自知理虧,啞口無言。Nick相信在潛移默化下,學員會明白重視承諾是做人原則。

「想佢哋知道盡力做,可以好卓越,可以追求更高水平。」猶如「魔鬼教練」的Nick苦口婆心說,即使學員均為音樂劇初哥,透過訓練亦可達到專業水平。他更相信,當嚴謹紀律成為習慣,學員在未來學業或工作路上都會有裨益,「最緊要係有冇努力過,態度好重要,而唔係未做過,就話做唔到!」

由台前至幕後,Nick都親力親為。

由台前至幕後,Nick都親力親為。

地獄式訓練樂在其中

「拿樂器比拿手槍好好多!」委內瑞拉一名曾犯搶劫和濫藥的青年,因獲得接受音樂教育機會,痛改前非,被音樂改變一生,後來更成為樂團最年輕的低音大提琴手。在香港,音樂亦改變了將升讀中五的Kason。

「希望畀其他人知道,除咗學業,自己都有其他才能,唔好只睇成績。」Kason是音樂劇的男主角,他說因喜歡唱歌,在老師鼓勵下參加遴選並入圍,但當知道要用很多時間排練時,他曾想過退出。不過,經過三次的訓練後,他已愛上音樂劇,更說「如果冇參加,就真係會後悔!」

Kason:「若冇參加會後悔」

Kason說,往年暑假多數是「日日喺度Hea,冇咩目標」,但今年暑假則要為音樂劇作「地獄式」訓練,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他又指以往從未如此認真去做一件事,投入讓他感到滿足,現在,他只擔心時間夠不夠用,自己有沒有進步,生活亦有了目標。

男主角Kason每日為音樂劇努力排練。

男主角Kason每日為音樂劇努力排練。

委內瑞拉青年重生的故事感動了Nick,而介紹阿Nick認識這個故事,就是主辦《震動心弦》音樂劇的社企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董事何靜瑩;兩人有着相同理念,一拍即合,促成是次音樂劇誕生,並計劃於九月公演。

(後加資料)

故事大綱:
破落城市,邊緣青年醉生夢死,糜爛頹廢,少女一心出走家園 賺快錢。狂歌熱舞之際忽然地動山搖,頃刻摧毀建築摧毀生命。面對苦難,倖存者無語問蒼天。突如其來的天災喚醒沉睡已久的心靈,而始料不及的生命改變竟接踵而至。劇中歌曲選自多齣百老匯音樂劇,包括Les Miserables, Miss Saigon, Fame, Secret Garden等等,並重新填上粵語歌詞,讓觀眾更感親切。

演出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 $500, $300*, $180*, $100
(*設有六十歲以上高齡人士、全日制學生及殘疾人士八折優惠,數量有限,額滿即止)

門票由 8 月 9 日起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公開發售。

http://urbtix.cityline.com.hk/internet/action/event.do?actionFwd=eventDetail&event=21226

如有查詢,請聯絡竺小姐 (Email: awakening@lplush.com Tel: 6336 3671)

何力高過去文章發表:
http://goo.gl/TAJcm

金培達(特邀顧問)探訪音樂劇《震動心弦》彩排:
http://youtu.be/QNn7Fbb04Y4

品格x戲劇教育的音樂劇彩排片段:
http://youtu.be/f4tnJCW22t8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原文: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811/00651_001.html

學員雖是音樂劇初哥,但Nick要求甚高,絕不馬虎。

學員雖是音樂劇初哥,但Nick要求甚高,絕不馬虎。

地獄式訓練樂在其中

地獄式訓練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