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心之光

何靜瑩│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結緣,始於十八個月前,我們捐了幾百件新毛衣給心光的老人和清貧學生。

當時林院長熱情地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週年晚會,一起派發毛衣。其實我很怕這類活動,況且心光在薄扶林,我家住九龍,星期天最好是留家休息。但她說聚會後要請我到她家吃飯,我最終還是敵不過住家飯的誘惑。

媒體對視障人士向有廣泛報道,我自覺對他們的能力和需要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只帶着應酬的心情前往,但到頭來居然有不少驚喜發現。在表演節目中,我感受到視障學生的才華,特別是四位學生表演舞獅,他們不是簡單地原地踏步,而是繞了幾個大圈,再飛奔跑下樓梯。

我有點不敢置信,不斷向院長追問一些很無知的問題:「這幾位同學真是失明的?」

「是的,有弱視,也有全失明。」

「可他們能那麼準確地接過道具,又能用盡舞台空間跳舞……會不會是你搞錯了,這些是健視家人在表演吧?」我帶點懷疑。

「他們練習了許多遍,心裏數着每一步的走法。沒騙你的!」

第二天醒來,我還是惦記着心光的同學,胸口彷彿點着了一團火,很想為他們做點什麼。於是忽發奇想,不若就邀請心光學生參加即將開鑼的音樂劇《震動心弦》!

馬上給院長電話,「視障學生能參與嚴謹和高水平的音樂劇嗎?」

院長充滿信心,「當然可以!我們的學生唱歌和聆聽特別出色。」

「我們會有很多羣舞,那他們待在後台,只參與唱歌演戲的部分,好不?」我還是有點保留。

院長說:「除了一兩首較激烈的羣舞,我希望視障同學能夠盡量參與所有戲份。我們的老師會全程參與,協助你們的舞蹈導師教走位和數步伐。」

「排練地點在九龍,你們在薄扶林,交通會否太不方便?」

「我們會教他們坐巴士。他們只須多一點機會,學習融入社會。」

聽了這番話,我們就與心光展開了一段精彩的旅程,一個令雙方都大開眼界的歷程。

其實我們不太懂得如何把視障學生融入團隊,所以起初老是想多遷就和降低要求。導師團隊的第一個難題是,應否讓他們參與那為期三日兩夜的音樂營。

有人認為視障學生不方便留宿,建議把排練稍作調動,那麼心光的同學只須出席一天即可。也有人認為留宿的話,就須要心光老師陪同和照料,無端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可免則免。經過一番辯論,我們彼此提醒,不能因為自己不了解視障學生的能力,而剝削他們應該享有的學習機會。

於是,我們再三諮詢院長的意見,她斬釘截鐵地說:「其他學生怎麼做,心光學生也一樣,毋須享有特權。」

「那縮短為一天,即日來回,對他們會方便一點吧?」

「三日兩夜的宿營,是一個很寶貴的學習機會,大會可以教導其他健視學生如何關顧他們,對所有人不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嗎?」

事實證明我們的憂慮是多餘的。宿營甫開始,已有同學自發地與心光學生聊天,吃飯時照顧他們,很快便打成一片。

不少人說香港老師工作繁忙,對於從上而下的新項目,只會帶着敷衍的心情參與。可院長早已取得學校老師的共識才參與這音樂劇,故此我們看到的老師,並非一臉疲態、陪太子讀書地乾坐一旁,反而是積極投入於教學中。他們的承擔和使命令我們佩服萬分。

我曾對院長作溫馨提示:「音樂劇的其他學生比較頑皮,你可否擔心他們對心光學生有壞影響?」

院長坦言:「我也想過這問題,但既然我的學生必須融入社會,我們愈呵護備至,他們日後就愈難承受來自現實社會的衝擊。

「我敢說,心光學生都很勤奮,健視學生會被他們的堅毅感染。所以,他們不會單向地接受其他人的照顧,反而會對團隊有積極的影響。」

院長的預言沒多久便應驗了。

其他同學最怕背歌詞,心光同學卻早已一一牢記於心,練歌時又主動把伴奏錄音,回家繼續練習。這一切都觸動了健視同學自省:為何我們這些開眼的人竟那麼懶散,毫不珍惜學習機會?

結果,我們並沒有降低任何要求,亦沒有給予心光同學特權;他們就花上三倍的時間和努力,做好演員的責任。

心光同學的生命力和頑強鬥志,到處觸動別人,包括綵排時來探班的奧斯卡得獎導演楊紫燁!她一看見就禁不住要用鏡頭攝錄學生的蛻變過程,結果成就了一部電影。一年後的今天,就是《爭氣》正式上映的日子。

上週六心光舉辦了《爭氣》慈善電影晚會,合共一千三百人參加。開映前,我們看見心光學生及校友在台上唱歌和演奏樂器,不少觀眾都訝於他們的才華。學校還費盡心思鼓勵教職員的家屬前來觀看,見證他們服務視障人士那份委身和承擔。

一位家屬對他的女兒說:「我只知道你在一所特殊學校工作,不以為然。現在近距離認識心光,才知道你的工作原來這麼有意義。」

相信心光上下每個人的生命光芒,都會永恒地觸動人心。

2014年10月15日

人人都可以爭氣
http://goo.gl/OFZOlp

我們要爭氣:擁抱標籤和偏見
http://goo.gl/vSNA6S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goo.gl/xAIvgt

更多有關《爭氣》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mvmlmovie
http://www.myvoicemylifemovie.com/

圖 - 觸動心之光 Oct-16-2014

 

必看電影:《爭氣》

張笑容│頭條日報《笑容由家開始

有些戲,以高成本高科技大場面吸引人,有些靠俊男美女性格演員賣座,暑假我看了一部電影,低成本製作,沒有強烈視覺聽覺刺激,也沒有專業演員,來來去去只是一班中學生、導師、家長和校長。或許你認為,這還算戲嗎?有誰會花時間看?

我只知道,《爭氣》試映以來,都是座無虛席,不少學校包場,有些老師邊看邊流眼淚,已很久沒見過老師因學生落淚了!我就仿似和故事中的人物交了朋友,曲終人散仍念念不忘,很想知道他們的近況,向當中的學生和家長說聲「加油啊」,向校長們講句「感激你」。

《爭氣》是一部紀錄片,由何靜瑩(L Plus H 董事)策劃、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獎導演楊紫燁製作,記錄舞台劇《震動心弦》的幕後製作。《爭氣》的主角是一群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包括邊緣少年、失明學生、專注力不足、低成就低動機和新移民學生。他們透過舞台,鍛煉紀律、發掘優勢、提升學習動機、尋回自信、訂立人生目標。負責訓練的導師把品德、生命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經過半年刻苦鍛煉,令這些本來不起眼的毛蟲經歷蛻變,終於破繭而出。

最令我感動的是故事中幾位校長,他們對這群被教育制度邊緣化的學生非常着緊,永不放棄,常存希望。實在要向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聖公會聖匠中學、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教育團隊致敬,你們撫育了大部份學校不願接收的學生,為教育界重燃希望。「爭氣」不但是學生,還有老師和校長呢。

這是一部會刺激你靈魂深處的電影,丈夫要帶妻子、家長要帶子女、校長要帶老師、教育局局長要帶秘書長去看。

2014年08月08日

《爭氣》將於本年10月上映。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photo

爭氣

張堅庭│AM730《堅挺角度》

如果問你,聖公會的蔡功譜中學、聖匠、何明華中學與拔萃、喇沙、瑪利諾等中學有甚麼分別?你當然可以即時說前幾間聽也未聽過,後幾間則是香港百年名校, 香港人為擠進去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由假受洗、假地址、賄賂等都用上,幸好學校仍能守住廉潔這道門,不被汚染。

究竟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和傳統名校有甚麼分別?我建議你們去看快將上畫的紀錄片:爭氣。

此片導演是奧斯卡級的楊紫燁,但我認為導演的功力不會蓋過其內容,但她很仔細表達了幾名教育工作者的苦心,校長吳嘉鳳、鄺秀芝等在片中負責的學校的學生都不被社會認同。

所以我問大家的問題,其答案是,比如名校收全香港最精英的學生,學生精英,老師就不需要很精英了,就算曾經精英,這些老師就會變成驕傲的一部分,年年被家長追捧,教的學生幾乎必入名牌大學,家長非富則貴,或者學績驕人,呆久了自我膨脹也就理所當然,不能深責。

但剛才我所提及的學校,學生良莠不齊,家庭背景複雜,其他學校拒絕接受的學生都擠進了這些學校去,教育這一班已被社會或家長視為失敗的學生,其難度是否比教育名牌學校的學生更高呢?

如果可以將一個又煙又酒,又喜歡打架的學生在6個月內變成舞台上的精英,唱跳皆能,你以為這班幕後人物是否值得我們鼓掌。

我看了這些我們認定是Band 3仔的少年在舞台劇震動心弦的演出,讓我驚訝不已,但老實說舞台劇比起紀錄片給我的衝擊只及一半,因為紀錄片紀錄了舞台背後的辛酸,其真實比故事更讓人唏噓。

Ada 是幕後推動者,她和一眾幕後工作人員包括主創何力高,各校長等這次不是搞一個Show,而是一次品格教育之旅,而戲劇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工具,這工具非常有效,把課堂死氣沉沉變成一潭活水,把失敗者轉活成精英,我們的制度坑害了多少考試成績欠佳但聰明伶俐的學生,沉悶的教學方法不會是問題,只有不適應沉悶方法才是問題。

今日以我認識的例子來說明,拔萃中學足球隊的成員幾乎全部來自香港隊,蒐集精英成為精英,上述提及幾間聖公會屬下學校,他們要把別人拒收或標籤為失敗者的學生教育成才,而成績超卓,你有疑惑?那我推薦你去看這紀錄片,片中人物豐富,各有特色,非常感人,我流了多次眼淚,全場靜靜掏紙巾抹眼的人多不勝數。

看冠軍贏得勝利其實有點悶,但見到一名肥仔跑到長跑終點而竟然得了第一,才讓人興奮,以戲論戲,他們是學界戲劇最精彩的一份子,以成就論教育,這些幕後、校長們則應獲得孔子親自嘉許。

上帝的榮耀不在聖公會的鄺主教身上,乃在聖公會聖匠、聖公會何明華和聖公會蔡公譜等校長身上。

爭氣紀錄片是我今年向各位推薦的精彩作品,你話唔好睇,我向你回水。

2014年07月25日

《爭氣》將於本年10月上映。

張堅庭│由送一份禮物說起
AM730《堅挺角度》:
http://goo.gl/jdL5SI

何靜瑩│爭氣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http://goo.gl/OD2oT5

L plus H 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Fashion
http://www.facebook.com/LplusHCreations

MVML poster_03

《在台上燃燒青春》

U Magazine 專訪 L plus H Creations
City Feature P.14

中學生的暑假,萬般青春心事。冷氣機噴出陣陣涼意,仍難以揮發聖匠中學準中三學生 Jessica (郭鳳怡) 的汗水。大夥兒休息時,她仍在台下苦練舞步,珍惜得來不易的演出機會。畢竟不像那些來自中產家庭或名校的中學生般,在暑假遊學或公開表演機會唾手可得。

改寫人生

她這種出身,叫「機會貧窮」,意指礙於學校或家庭資源緊絀,鮮有遊學或表演等另類學習機會,當中不乏生活無目標的散漫青年。她以爲,這個暑假又跟過往一 樣,隨街遊蕩一事無成又一天,直至四個月前,遇上素未謀面的恩人 Ada (何靜瑩)和 Nick(何力高),改寫了她的暑假以至人生。

那時,她聽説有人為聯校音樂劇《震動心弦》招募演員。她不知道什麽叫音樂劇,只知道有機會跳出學校,公開上台唱歌跳舞,試問哪個年青人不喜歡?她跟 Ada 和 Nick 兩度面試,竟被要求唱英文歌,直搗她英文欠佳的死穴,幾乎放棄了,才知道這只是小小考驗。

洗心革面

「我一向貪玩,做人無目標,凡事容易放棄,又試過輟學。想不到參演音樂劇要咁隆重,第一次見識咁嚴謹、咁有規律的活動。」 Jessica 在劇中扮演富婆,要跳又要唱,又要緊隨嚴格綵排規則,疲倦也不准遲到,否則要罰錢。

自下月起,Jessica 每天綵排朝八晚六,學唱20首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的歌曲,一洗她過往暑假頹風。然而種種規矩,以及緊湊的排練,反而激發她前所未有的奮鬥心:「我一生人無 乜試過成功,只懂不斷逃避。今次係我人生最大嘅挑戰,我想上台就不能逃避。慢慢見到自己唱歌跳舞有進步,原來做人有挑戰係咁開心的」

來自何明華會督中學的羅智健同學說:「以前暑假日日掛住上網,今次想挑戰自己演音樂劇。好鍾意一班人一齊相處,愈難愈辛苦,愈想做好件事。」

品格教育

於是,Jessica 心甘情願,跟來自四家中學的80名中學生,於這個為機會貧乏的青年度身訂造、9月在葵青劇院公演的音樂劇,在台前幕後盡情地燃燒青春。暑假後,無論個人品 格抑或技能,務求脫胎換骨。原來這場青年「變身」騷,是 Jessica 的恩人 Ada 和 Nick 刻意策劃。

Ada 和 Nick 分別是社企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 董事及創作總監,該機構向有心人籌集近百萬製作費,創辦《震動心弦》音樂劇,針對一班機會貧窮,包括來自基層、家庭背景複雜或新移民,以至視障的青年,把 品格教育融入音樂劇培訓,發掘他們被埋藏的才華。曾於培正中學任教通識及音樂劇的Nick解釋:「不少機會貧乏的學生,好容易放棄。排練音樂劇,能令他們 有紀律、自我發現、投入和享受,也能培養刻苦性格。」

「一個團隊一起唱歌跳舞,為同一目標走在一起,已經很快樂。」

奧斯卡導演執教

Nick 與 Ada 等一班成年人,用心良苦。第一炮找來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金像獎女導演楊紫燁,教學生拍片,記錄音樂劇排練過程。此外,鍛煉學生歌舞技巧,要求專業 「交足貨」之餘,他們在公餘,既帶學生們宿營「破冰」,互相認識,又去迪士尼玩遊戲,訓練學生的團隊精神,把一己餘暇搾乾淨盡,籌辦音樂劇恍如來一趟生命 工程。

而來自何明華會督中學的蔣俊銘同學說:「跟奧斯卡導演楊紫燁學拍片,好開心。起初學習構圖,有少少壓力,但會努力學習的。」

形同工作狂的 Ada, 仍甘之如飴。她本身是標榜香港製造的社企毛衣廠 L plus H (是次音樂劇姊妹機構) 董事兼廠長,連同籌辦音樂劇,她等於打兩份工:「音樂劇培訓,是一個健康活動。能取代青年們的陋習,有助他們追求卓越。」

「每個人都需要有挑戰,突破自己。而且培養品格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場音樂劇,其實 more than a good show 。」大人與中學生,一團團燒得熾熱的火,這個暑假很勵志。

《震動心弦》小檔案

音樂劇講述邊緣青年醉生夢死,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喚醒沉睡已久的心靈,改變生命。歌曲選自《孤星淚》、《Miss Saigon》、《Fame》等多齣著名百老匯音樂劇,譜上粵語歌詞。雲集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聖匠中學共八十名 學生、參演台前幕後。

日期:9月20至22日(晚上8時)
9月22日 (下午3時)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票價:$500、$300、$180、$100
(8月9日起於城市電腦售票網開售)
節目查詢:63363671/ awakening@lplush.com

2013 年 7 月 18 日
Image

品格 X 藝術 101

何力高│信報副刊專欄 C7 《故事人生》

「拿著樂器比拿著手鎗的感覺好多了!」Acosta 有感而發。他今天是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青年樂團的單簧管手,但在 El Sistema 項目送他一枝單簧管之前,曾因為搶劫和毒品問題九次被捕。「最初我以為他們不過說笑吧了,怎會有人相信像我這樣的人不會偷去樂器?後來才知道他們真的把樂器送給我,而非借給我!」

「他們給我樂器,叫我坐在樂團中間。當聽到低音大提琴的聲音時我想:對了!這就是我的樂器了!」經過 El Sistema 項目的栽培,Ruiz 17 歲時成為了柏林愛樂樂團最年輕的低音大提琴手。回想八年前,他還在超級市場裡當店員幫補家計。長期受到充斥社區的酗酒、毒品和黑幫問題耳濡目染,他的行為也日趨暴戾,後來是音樂改寫了他的人生。「我加入青年樂團時對音樂一竅不通,第一次練習就是柴可夫斯基交響曲,我想他們一定是瘋了!可是他們從不說『你不能做到』,在樂團裡沒有人會對我說『不能』!」

這些遠在南美,藉音樂教育改變弱勢族群青年的故事,我從前聞所未聞。直至半年前,本港一間社企毛衣廠 L plus H Fashion 的董事何靜瑩 (Ada) 聽聞我有搞戲劇教育的背景,便向我介紹 El Sistema。其實它是一個在委內瑞拉全國各地推廣音樂教育的計畫,原名為「音樂社會運動」(Social Action for Music),1975 年由該國經濟學家兼音樂愛好者艾伯魯創辦,30 多年來讓 25 萬名學童接受音樂教育,其中九成來自草根家庭。學員每星期練習六天,每天四小時,訓練非常嚴謹。在委內瑞拉這個發展中國家,貧窮兒童是孤獨、憂傷、無人問津的同義詞,但樂團為他們帶來自尊、快樂、動力、鼓勵扶持、團隊精神,以及對成功的渴求。多年來音樂教育防治罪行的效果尤其顯著,幫助了不少來自窮苦家庭的青年免墮入毒品和犯罪的深淵。

猶記得當時 Ada 問我多年來帶領學生搞音樂劇,有否同時融入品格教育?一向深信戲劇訓練與個人成長密不可分的我斬釘截鐵告訴她:「如果搞音樂劇純粹為一場 Good Show 而沒有品格教育,搞來有什麼意義?」我們理念相同,一拍即合,大家都認為香港雖比委內瑞拉富裕得多,但在本地青年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有類似 El Sistema 的項目。於是 Ada 決定在毛衣廠之上再編織另一片天空,成立一間姊妹社企 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向本地青年提供糅合藝術與品格的另類教育。

毛衣與音樂劇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事情就是這樣奇妙地發生了。「是歷史推著我們向前走。」身兼這兩間社企董事的 Ada 不斷強調這句說話。「幫助青少年成長的想法其實在董事會裡已醞釀多年,既然現在已有明確的理念,嚴謹的方法策略,紮實的訓練內容,再加上志同道合的團隊,我相信資金便會自自然然出現。」Ada 躊躇滿志地說。事實證明她的想法得到不少社會人士的積極支持和響應,在極短時間內已找到幾位願意出錢出力的董事,並且籌集到第一齣音樂劇的製作費。

才放下教鞭不久便有幸參與及策畫這項饒有意義的藝術與生命工程,我每天都懷著感恩、戰兢與興奮的心情。

或許有人質疑我們是否異想天開,而四年前毛衣廠成立之時,同樣有許多人懷疑它是一盤瘋癲的生意。那時幾位董事基於一個堅定的信念,決心重振飲譽國際的「香港製造」品牌,結果幾年來屯門那逾萬呎的廠房令許多本來學歷不高,被社會遺忘的中年工友,以及一些在人生路上迷失的 80、90 後,藉著毛衣廠嚴謹的管理和訓練,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增值。它所衍生的社會意義與毛衣的質素口碑一樣令人鼓舞。今天,董事們決心把毛衣廠的精神發揚光大。他們眼見香港愈來愈發達,但青少年的成長愈見艱難。社會上充斥很多扭曲的價值觀,不少迷失的青年失去自信與價值,欠缺動力目標,怕吃苦沒毅力,生活無紀律,更有些宅男宅女終日上網打機,躲在狹小空間逃避現實。「既然中年人都可以憑著一己才能織出尊嚴,為什麼年輕人不可以?」Ada 說。L plus H Creations 要學效 El Sistema,透過嚴謹的音樂劇訓練去幫助青少年成長,讓他們像毛衣廠工友一樣提升自尊,培養良好品格,竭力追求卓越,綻放生命光芒。

本港堅尼系數高企,學界的貧富懸殊情況亦非常嚴重。一些資源緊絀的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另類學習機會亦較少,而這些「機會貧乏」的學生在成長路上又往往最需要別人扶一把。幾個月前,我們很高興遇上了一群理念相同且願意為學生捲起衣袖上戰場的校長和老師,他們分別來自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聖匠中學,再加上一個專業且重視青少年成長的舞台團隊,我們已開展了一個長達五個月的音樂劇之旅。當然,最重要的主角是經過多番遴選的近百名台前幕後學生,他們將於九月在葵青劇院的舞台上跟大家見證生命的成長與蛻變。

2013年 6 月 20 日

「如果搞音樂劇純粹為一場 Good Show 而沒有品格教育,搞來有什麼意義?」

「如果搞音樂劇純粹為一場 Good Show 而沒有品格教育,搞來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