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注定綻放的!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同樣的處理手法或風格,男性會被譽為果斷硬朗、公正嚴明,女性卻遭貶為兇惡潑辣、強勢霸氣殺氣;男性獲讚揚雄辯滔滔、豪邁爽朗,女性被說成巴辣吱喳、愛出鋒頭;男性是 visionary 、高瞻遠矚,女性卻是離地、「識條鐵咩」!

臉書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在熱賣著作《Lean In》提及,她和很多女性俱害怕談判薪酬待遇,免予人 aggressive 和自私形象,而在談判過程中,女性要仔細為自己解釋,而男性卻可點到即止。

我也有同樣經歷,一直耿耿於懷。曾署任某要職達三年,待公司形勢轉好,才鼓起勇氣要求加薪、正式委任我接掌署任崗位。老闆的加薪是我要求的八折,也罷了,但就是不肯給我應得的「名份」(職銜),推說公司還未收支平衡,暗指我「未夠班」,還未配得上這職銜。

我竟要厚着臉皮解釋:「我早已接管這崗位的所有工作和責任,倘還未夠班,為何不索性另聘高明?成立公司之始,大家同意須投資數年時間,才有望賺錢,現在竟說成是我個人缺失?」

講到咁,委實難堪;對方繼續「耍太極」,我選擇不再爭持,抱着「做好本分加零一」的精神,自證實力,讓政績掌摑老闆!一年後,公司開始賺錢,且在各方面屢創高峰。然而,老闆竟沒自動「賜封」職銜,我心已死,不想再「搲爛塊面」,默默部署撤離。

在男性主導的領導層,對女性的 stereotype (定型、成見)乃必然,但對女高管的雙重標準和完美無瑕要求,從不適用於男性。既知改變不了成見,那就擁抱它吧!女性在談判時應放膽去盡,反正做「鵪鶉」亦難贏取愛戴和尊重,更遭上司看低,最多委派你做親善大使或「首席娛樂官」( 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 )。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 Madeleine Albright )經常說:「 There’s plenty of room in the world for mediocre men, but there’s no room for mediocre women. You have to work exceptionally hard, and you have to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世上可容納平庸男人的空間多的是,但平庸女人卻苦無立錐點。要脫穎而出,你不僅要殫精竭力,還要懂得孰為發言時機,一語中的。)

有人奚落你,說你「未夠班」、爭鋒頭、戰鬥格時,請提醒自己:「我不會被人平庸化,因我是注定綻放的!」

( Bound to Shine 系列四之四)

2016年7月26日

放棄老闆:
bit.ly/28Jo1oC

「要好馬不吃草」的低級管理學:
bit.ly/2a3OvDt

不做鹹魚:
http://bit.ly/29ZEwwy

回顧<Bound to Shine系列>文章:

單身有罪: http://bit.ly/2aFGVhr

期望職業女性完美無瑕: http://bit.ly/29XJCJX

職業女人不像女人:
http://bit.ly/2ab5g1o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www.paxxioneer.com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單身有罪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最怕同事(尤其男上司)分析我何以仍是單身:「你太強了,男人接受不來;要扮蠢,給他面子。」或曰:「男人喜歡女人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你轉數快,口齒凌厲,學識見識高,會令男人自卑。」

為免得罪對方,我只好保持沉默和「謙虛」,倘若開口,怕會反唇相譏:「如果是,何解你老婆如斯麻煩透頂、面目猙獰?她何須扮蠢,根本就是愚昧無知兼自以為是!我還想問,你的女兒懂打扮兼嗲聲嗲氣,學歷不高、頭腦簡單,又沒啥上進心,依你邏輯,這些『優點』該令男人神魂顛倒,但為何還未嫁出?」

說到底,還不是「蔫豬頭」找不找得着「齆鼻菩薩」的問題!

還是一位老闆說漏了嘴:「未婚女強人主觀、脾氣大、欠同理心⋯⋯」要不是突然想起我的「狀況」而懸崖勒馬,繼續滔滔的「見解」當更精彩絕倫。二十一世紀了,我竟遇過不少男性老闆,仍主觀認為未有家庭的女高層,代表某種人格缺陷!

對已婚女性,卻從老公的事業成就,曲綫評價其能力與人品。在某個遴選委員會評審申請人資歷時,有委員認為某候選人品格沒問題,「她定不為名利權位的有心人 —— 以她的家底,根本不用承受這般壓力。」

我轉數慢,聽不懂,默默琢磨箇中玄機;不一會兒,這人再提出同樣「道理」,另一位認識其丈夫的委員,亦接着說:「是呀,她老公的生意愈做愈大,真的不須出來工作 ⋯⋯ 」

我終能聽懂了,也聽夠了!打斷他們,說:「言下之意,當一個女人可選擇留在家中做少奶奶享福,卻甘願擔起這三煞位,代表其人格崇高,誠信無容置疑乎?」

怒火中燒,愈說愈氣憤:「難道已婚女人不能有個人抱負嗎?老公有錢,便不能追求事業帶給她的自我實現和成就感?老公的成敗根本與她的能力和誠信無關!」

一室男子頓時鴉雀無聲,只聽到我敲着桌面,續說:「單身女性如我,沒老公沒家底,成功又不能靠『父』幹,是否不夠崇高,才要誠信審查?請大家停止這種討論,這是對女性的侮辱!」

女高層主管,無論已婚、單身、膝下無兒的,左右不是人。

( Bound to Shine 系列四之三)

2016年7月25日

慶祝單身:
http://bit.ly/29TC7Ic

職業女人不像女人:
http://bit.ly/2ab5g1o

期望職業女性完美無瑕:
http://bit.ly/29XJCJX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www.paxxioneer.com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職業女人不像女人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有次跟老闆彙報與男下屬的紛爭,及如何進行解決,他居然提議:「他是男人,你能嗲一點嗎?」甚麼?是我聽錯吧?﹗豈料,他續說:「多點溫柔,氹下他、嗲下他、逗下他吧。」

我隨即解釋:「這年來已用過無數辦法,軟硬兼施,包括你也想像不到的各類軟招如讚賞、鼓勵、啟發。現在變本加厲,我才改變策略,執正來做。」

事後一直耿耿於懷,自責沒勇氣反駁:「我是他上司,亦受軟不受硬,為何你不勸他來氹、嗲、逗我?」其實,最氣憤的是,這些討論方向根本缺乏專業原則,乃徹底低層次管理!

我不認為老闆刻意貶低女性,只不過很自然地對男同事有同理心,沒想過這些建議蘊含侮辱,把我當作妓女!如敏感度高點、勇氣多點,應當面斥這是性騷擾。

龍應台在《美麗的權利》揭露三十年前台灣職場對女性的 stereotype (定型、成見),和職場女性的無所適從:「你要讓男人忘記你是個女人,讓他覺得你根本就和他一樣,是個男人;這樣,你才可能做個與男人平等的『女強人』……為了與男性競爭,而要女性『中性化』或男性化,磨掉屬於女性的特質。」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職場又如何?相對龍應台描述的「職業女人不像女人」,香港雖然多了女性化的「女強人」,但香港職業女性仍掙扎做個純粹的專業能幹管理人,不須在乎男性化、女性化還是中性化的「人」。

專業精神講求理性客觀分析、邏輯思考,乃我強項,加上爽朗個性,說話簡明不帶尾音,執行力強而不取悅每個人,卻被說成 task-oriented 、手腕強硬、「太男性化」。好啊,我也呈現「女性化」一面 —— 注重人事細節、心思慎密、偶爾發嚕囌,老闆們說是女人的缺點——計較小節、不夠果斷、 EQ 低、不給老闆和金主面子。做個「中性化」的女人吧──友善表達不同意、低調地積極、平衡各方持份者利益⋯⋯仍被認為沒個性、處事不公、趨炎附勢。這些都是對我和女高層最常聽到的批評,當中不乏自相矛盾的成見。

大家可否用同一把量度男性的尺,評價職業女性?可否剔除對女性的雙重標準,把女性當「人」看待?如龍應台說:「比作『女人』更重要的,是作一個純粹而完整的『人』——你懂嗎?願意懂嗎?」

(Bound to Shine系列四之二)

2016年7月19日

「要好馬不吃草」的低級管理學:
http://bit.ly/2a3OvDt

放棄老闆:
http://bit.ly/28Jo1oC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bit.ly/1L3n4IG

www.paxxioneer.com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期望職業女性完美無瑕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我一直在男性主導的銀行界及工商界工作,從來不是(也不願成為)女權主義者,反認為只須靠真材實料,定能掌握 survive and thrive (生存與練達)之道,何須把男女平等掛嘴邊?

前年讀過臉書營運總監  Sheryl Sandberg  著作  Lean In  後,才驀然醒覺在職場裏默默忍受着對少數女性管理者的  stereotype  (成見、定型),或變得麻木接受偏見,或以為自己做得未夠好。

最喜歡的是書中提到兩位商學院教授,測試人們對成功男女的觀感。他們找來一篇成功女企業家  Heidi  的真實案例,委派班中一半學生閱讀,另一半學生雖研讀同一故事,但主角名字被改為男性的 Howard。最後訪問兩批學生對  Heidi  或  Howard  的印象,大家都讚賞「兩人」的成就,但認為  Howard  是個具吸引力的領袖,而  Heidi  則是個自私的鬼見愁。

同一案例描述同一人的故事,唯一不同是性別,卻竟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 成功男士獲得歡迎,而女性的成就縱被認可,卻不討好。這實驗確認過去幾十年社會科學的其他研究成果:我們將男性定型為供應者,決斷和發奮進取,但女性則被定型為照料者,合羣和敏感細心。 Howard 的英明符合我們對男性的定型與期望,而 Heidi 的強勢和對事業的專注,卻恰恰違反既定特質。故此, Howard  和  Heidi  雖是同一人,我們卻喜歡他,不喜歡她。

卓越人物如  Sheryl Sandberg  在男女較平等的美國社會、哈佛大學及科網公司,都因女性為少數羣組而承受那麼多隱性偏見,那我這生存在亞洲的小薯,豈不受着過之而無不及的成見影響?

我現在才覺悟人們對職業女性的期望,是不可能的完美:在職場上女性要硬淨、果斷,但又要溫柔體貼,既理性又感性;決斷得來又能知情識趣;要執行企業紀律,卻不予人壓迫感;對外和對上級呈現自信,但有時要懂得扮蠢和忍氣吞聲。

不能「兼顧」以上各種完美無瑕的要求,你便是潑辣、霸氣、戰鬥格,缺乏愛心、同理心、親和力的滅絕師太,不受人愛戴⋯⋯

我現在開始提高了意識,少了一份自我猶豫與懊惱,有時懂得反駁、矯正對方觀念。一連四篇的  Bound to Shine  系列,寫給男女管理人,提高大家對  stereotype  的意識,釋放女同事的潛能,有助團隊整體發展。

(Bound to Shine系列四之一)

2016年7月18日

做醜人的氣節:
http://bit.ly/1sn9HuN

我的惡形惡相:
http://bit.ly/25FWaOf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bit.ly/1L3n4IG

www.paxxioneer.com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畏懼誠實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剛投身社會,總有親友同事教你運用語言藝術。在職場浸淫久了,這技巧磨練得更純熟,慢慢不太懂說真話,做錯事更不會承認;如被揭穿,惟有砌詞狡辯、 sugar coating (粉飾)或 denial (否定)。

有同事訂購原材料,計錯數量,買多了一隻顏色、少了另一顏色,卻不如實告訴我,只把補買訂單夾在一疊文件中間,望我不為意而簽名批准。就算是小數目,我對簽名這回事都相當謹慎,想不通為何在完成生產之時還要購買原料。向那位經理提問,其身體語言已顯露事有蹺蹊 —— 眼睛盯住電腦,背對我說話,問她一句,含糊回半句。

真相開始大白時,她發脾氣說:「在這一行,買錯原料乃屬平常,有甚麼大不了?」

到這地步,還聽到這種不知所謂的狡辯,簡直難以置信。「犯錯沒啥大不了,但不馬上通報,還想瞞天過海地騙我簽名,這種態度才是天大的事!」

經這茲事體大的事件後,她的人格已徹底破產,開除是唯一回應。

還有最常見的不誠實問題,是推卸責任。一件產品經幾個部門的處理和加工,確實很難找出「誰是兇手」,於是很多人會推說是別人的錯。我不厭其煩,徹底調查,雖然難度高,但總能從他們各自演說的表情、眼神、身體語言窺出端倪,還要抓住誰人在哪一枝節上含糊其詞、前後不一,由此尋根究柢。

與我共事良久的同事,都知道一天死口不認,一天我都咬住不放,直到其願意說「我也有責任,對不起」,才肯罷休。當然有些人看穿了這套作風,二話不說立馬道歉,望草草了事;我也能洞悉這招「不誠實的認錯」,一於問下去,「究竟你錯在何處?」

培養大家從錯誤中做檢討和學習,是一種在職培訓,旨在日常運作中建立誠實的企業文化。大家亦能發現,坦承乃最省時省力的對策,才能盡早補救問題,自己也覺坦然和釋懷。

很多人畏懼誠實會導致吃虧,或怕認錯帶來懲罰,或以為商業世界裏沒有誠實這價值觀。隱瞞真相、合理化錯誤的後果是,不能盡早糾正行為,兼妥協了自己的人格!

英文有句諺語: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誠實才是上策)。發現自己犯錯,與其絞盡腦汁製造隱瞞事實的一百個藉口、謊言、詭計、「屎橋」 ⋯⋯ 倒不如誠實招認!醜婦終須見家翁,講真話、說誠實話,才是出路。

(畏懼系列四之三)

2016年7月11日

誠實從柴米油鹽開始:
http://bit.ly/29ZRprX

你的智囊是真謀士抑「謀人寺」?
http://bit.ly/29z25Ar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bit.ly/1L3n4IG

www.paxxioneer.com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畏懼徹查糾紛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一般高層稍見員工離職率頻繁,便怕影響機構聲譽;更甚者是不問原由,就主觀質疑其直屬上司管理能力,起碼扣了印象分。

很久以前,我以為早跟高層達成共識:未試用過某些人,便永遠不知是否適合公司。故賦權給我大膽用人,也大膽開除不適合、不受教、學習態度欠奉的員工,以確保企業紀律和質素。

問題就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每當須開除不適用者,那怕是能力、態度或誠信問題,上層都忘記了「大膽用人、大膽開除」的原則和價值觀,變成是我提升不了這幾個人的問題。如早點察覺上層如此「搬龍門」,根本不敢「大膽用人」,因為開除不適合者會淪為我的管治問題。

記得有位員工,經多次勸誡、警告仍屢不改進,我終提出辭退要求,並力陳原因。但高層嫌麻煩、懶調查,且怕介入我倆糾紛,寧走行政方便:「他們明顯合不來,既然難斷誰是誰非,不如簡單決定誰對機構較重要,另一人便須離開。」此邏輯無疑省卻時間,但不徹查和深究辭退理由,日後便微妙地對我產生負面影響——上司始終認為我們僅是性格不合,故那人是被逼離開,心底隱約責怪我管不好下屬、欠管理能力,才會趕走人才!

那人完成項目準備離職時,上司始終捨不得他,只記着是我堅持要他離去,忘卻其誠信問題,還私下宴請。其他人獲邀出席,發現沒我份兒便覺事不尋常。為免誤解,我硬着頭皮向上司提出會否給對方 false hope 。老闆帶着被拆穿的不知所措,不耐煩地說:「現在是我請客,喜歡邀請誰也行。總之不談公事,你少憂慮!」

上層不想捲入我與被開除職員間之糾紛,情有可原,可事先大方跟我打個招呼:「我想請他吃飯,以作友好結束。既然你倆不和,不想勉強你出席;先跟你溝通,免你想多了。」

在項目圓滿結束、論功行賞之際,不對心腹表態,反向不忠誠者加以獎賞,我可以怎麼想?說白了,這是對我發出強烈信號:「都是你的錯,才令公司失去人才。我請他吃飯,輪不到你管,也沒你份兒,何須顧慮你感受?」

我登時恍然大悟:此地難容我矣,還不識相引退?不願學習處理人事糾紛和開除問題員工的高層,是扼殺機構進步的主謀或幫兇,我不會繼續同坐這條船。

(畏懼系列四之二)

2016年7月5日

求才若渴還須看誠信:
bit.ly/1RaFOFY

開除員工的勇氣:
bit.ly/1Mw0bt1

力撑為公司做醜人的下屬:
bit.ly/1Vqqo45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bit.ly/1L3n4IG
www.paxxioneer.com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畏懼人事瓜葛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做事做不死你,人事卻可煩死你。見過不少高層害怕面對面跟問題員工或合作夥伴對質,拖無可拖便 delegate 給其他同事「代勞」。

有老闆不敢親自辭退友好顧問,拖泥帶水至團隊運作受影響,最終竟找不屬機構的另一友好跟對方提出分手,表面減低尷尬氣氛,實則無膽處理;對方感到羞辱,大罵其不專業,老闆最終要用多幾倍時間和力氣賠罪。

管理人愈是高層,愈逃不了處理人事糾纏、員工紛爭瓜葛、部門間之矛盾與衝突。管理者除了對下屬的專業發展、成長、思維瞭然於胸,還要對團隊內的緊密聯繫、合拍程度,包括糾紛、不和,盡收眼底。

同事間總有是非、競爭、妒忌、不咬弦,老闆不可能時刻干涉,但對團隊動態( group dynamics )應當心裏有數;一旦紛爭深化至影響工作效率和團隊協作,管理人責無旁貸,須作干預和協調。

許多高層明知下屬間的糾紛已影響團隊運作,也不協調矛盾,主要原因是畏懼!處理紛爭需莫大耐性和技巧:小心聆聽雙方辯解,保持客觀開放頭腦,分辨誰人說話有水份,還要洞察雙方隱藏的真相和深層問題 ⋯⋯

處理員工 grievances (申訴、怨氣)比給予褒獎更難堪和棘手,深知稍有不慎,隨時「引火自焚」,故絕大部分管理人都想避之則吉。然而,不及早調解或適度干預,只會任由負面情緒在團隊內蔓延和擴大。

很多時,一邊不完全對,另一邊也不完全錯,有些人一於「各打五十大板」,反正「每人總有改善空間」這道理放諸四海皆準。然而,有時真的有一邊犯錯後耍藉口、推搪責任、死口不認錯;「各打五十大板」對做事認真、處事正確的一邊,有欠公允,難服眾之餘,更易生離心。

處理糾紛,沒有「一曲走天涯」的技巧或「即食麵」式的學習;在職磨練、經常用實際遇上的難題請教其他管理者,乃克服畏懼人事的最佳方法。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畏懼系列四之一)

2016年7月4日

卡住領導層的庸人:
http://bit.ly/29iODPQ

放棄老闆:
http://bit.ly/28Jo1oC

社企CEO再創業,用熱誠變出營運模式
(經濟日報人物專訪A18):
http://bit.ly/29ctvbA

何靜瑩過去文章:
http://bit.ly/1L3n4IG

www.paxxioneer.com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創造機會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幼年已領略不能乾等運到,而要為自己創造機會;為自己製造機會固然有滿足感,但近年發現更有意思的,是為別人創造機會。

過去幾年,以社會企業形式為基層家庭及少年人製造機會之過程中,我發現做大了蛋糕後,連有份參與的各界夥伴亦能同步受惠,一起看到更多可能和機會。我亦發掘了自己有能力為他人創造機會,甚至幫人圓夢!毋須處處用錢捧紅人家,而是透過整合資源、動員持份者、號召各界,湊成一股力量、一個機會,讓寂寂無名、默默耕耘的小人物,爆發小宇宙、實現大夢想、編織大故事。

助人圓夢和發掘潛力的經驗給我莫大鼓舞,憑藉互聯網的顛覆力量及無國界領域,創造了網上平台 Paxxioneer,讓更多人釋放潛能:用一批人的熱情激勵求見者的熱情(passion breeds passions),讓「積極異數」(positive deviants)像生命導師般感染更多生命。

然後撮合其他網上用戶:看過「積極異數」的故事後,還可網上約見對方,從而受激勵、啟發、燃燒;「積極異數」亦能從燃亮別人的經歷裏,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自我肯定。彼此啟迪,造就對方。

短短半年,我們在五個城市發掘第一批「積極異數」,包括廚師、創業者、太極大師、藝術家、攝影師、水上瑜珈老闆、executive coach。還有北京一所農民工子弟中學,經營超過十年,終做出成績和名氣,許多遊學團、觀光團竟要求探訪,認識慈善學校。創辦校長是我的哈佛師姐,一直艱苦經營,籌款是一大難題。我把她的故事拍成兩分鐘短片,上載 Paxxioneer 並以社交媒體推廣,亦能代表學校以網上交易系統收取參觀費用。

校長說:「我們辦教育的,根本不懂市場推廣學問;加上籌款困難,一直艱難度日,一點一滴的財政幫補都是雪中送炭。」

我建議:「辦學和慈善團體通常不好意思推卻來賓,亦難開口要收費,但絡繹不絕的探訪確實加重緊絀的人力資源。就讓 Paxxioneer 做你的秘書,幫你談判、收費、安排預約。」

或問為何不找大咖和知名人士。我笑說:「倘若大人物願意接見探索者,且有心有力影響生命,為何不可?但小人物的激情、才華、感染力不比名人低,而我深信更多人還有待發掘。」

也有問這是否另一社企。我希望突破社企的局限,像谷歌、Tesla、SpaceX 般,以商業模式和科網技術,造福人類、提升個人修為,大家一起為別人創造機會!

2016年6月28日

www.paxxioneer.com

創業者的心靈探索:
http://bit.ly/1RyatNs

旅遊4.0:
http://bit.ly/22FFTKb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放棄夢想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夢想固然重要,但單說夢想、追夢、尋夢,僅膚淺口號;我強調時刻讓夢想與現實對話,不致流於空談、發白日夢和「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困局。

雖說不應向現實低頭,「勿讓五百尺綁住青春」(已故股評人曹仁超名句),但也要面對現實,才可保持客觀反思:有否離地?如何裝備,逐步實現夢想?是否須調校甚至放棄夢想?

曾與音樂大師金培達談論「夢想 vs 現實」。他從美國回港後,連手抄樂譜這種牽強地與音樂有關的工作也接來做。出道較遲,前路迷茫,「盡力後,倘機會還未到,我會考慮轉行,但這絕非向現實妥協,或變失敗者。總之,我不會讓『實現夢想』這口號鎖住自己,生活乃做人基本需要。」

「我以為你會鼓勵人堅持夢想。」

「放棄入行,不代表放棄對音樂的熱情!將夢想變為嗜好,未嘗不可。有時,放棄理想是拯救,因你的工作或一直錯配,未發現潛能。你可繼續堅持嘗試,但仍須客觀評估自己的成績,勿遭理想拖進幻想或遐想。」

帶着這些洞察環顧身旁的人,我看通了許多不解行為。

很多人夢想做作家、創業者、設計師,編劇、配樂、歌手、舞者、導演等,喜歡把夢想掛口邊,引來朋友艷羨讚賞,但內裏卻空洞,因放不下身段,不屑由低做起。機會來臨,卻計較待遇、要求多多「攞到盡」,未有成績便要人家尊重、俾面、遷就。

帶着這些態度的人,不如早日放棄夢想,或曰,放棄幻想!

此外,潮流鼓吹夢想等同職業,但現實裏大部份人的理想屬於一種價值觀:如幫助人、感染人、影響人。打從十八歲起,我的理想就是啟發別人,委實有點務虛。三十臨近,自小盼於而立之齡達成的願望,大多落空;我感到焦慮懊惱,有前輩竟說:「要沉住氣,一旦機遇來臨,你會爆炸出來。」

實現夢想需裝備、等待、發酵期,醞釀過程中,會出現聞所未聞的行業、機會和角色。從 2008 年創辦「香港特種樂隊」赴四川賑災,到建立社企和非牟利機構  L plus H  ,現在創辦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近十年才發現從前曾抗拒的創業和開創性工作,才是我的志業!累積多年的基本功、視野、歷練,終能整合起來,靈活付諸行動,一併爆發。

誰說夢想須堅持到底?你或只是放棄一個本來就不應堅持的東西,甚至只是放棄幻想,才有更精彩的新發現。

(放棄系列六之六)

2016年6月21日

回顧<放棄系列>文章:

放棄員工: http://bit.ly/28IAOeT
放棄人才: http://bit.ly/28IypwC
放棄老闆: http://bit.ly/28Jo1oC
放棄天使臉: http://bit.ly/28JxM9x
放棄昔日光輝: http://bit.ly/28Jo9r0

************************
何靜瑩 《自我演逆》 新書發佈會,現正接受報名:
http://web.cosmosbooks.hk/

【「文化七月」講座:積極異數】
日期:2016年
6月2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30-4:00
地點:香港灣仔莊士敦道30號天地圖書地庫展覽廳

主講:Ada Ho 何靜瑩小姐
嘉賓講者:Jenkin Ho 何諾希先生(作者弟弟)
語言:廣東話

網上登記,免費參加:
http://web.cosmosbooks.hk/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L plus H 中環門市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 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

放棄昔日光輝

何靜瑩 | 經濟日報《瑩運之道》

曾令我們成功的做法、信念和價值觀,定要加倍小心看待,因昔日光輝(past glories)可變成窒礙進步的絆腳石。「互聯網革命」帶來的轉變,是幾何式的快速和顛覆性,必須鑑別哪些還管用的法寶可繼續,哪些不合時宜的,應更新或捨棄。

何時該急流勇退、見好就收,誰能說得準?一手創辦的項目、團隊、企業,特別在成功過後,縱是時移勢易,確實很難放手或作修正、調校、改變,只想用同一處方做大、做強。說穿了,這是戀棧昔日光輝,任何變動猶如否定成就。

此外,在一個地方待久了,背着戰績和面子,不願與持分者妥協,甚至纏繞於無日無之的爭拗甚至內耗,各人都困在一潭死水,阻礙機構發展。退位讓賢,或許死水得以變活。

於是,有些人應走不走、應退不退;縱然離職,還要事事關心、陰魂不散,怕接任者不能「傳承」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

一位我敬佩萬分的朋友退下火綫時,雖獲主席力邀加入董事會扶持接班人,卻堅持「裸退」,避免自己的政績成為新人的負擔。「若坐在董事會,還算是接班人的老闆,人家想批評我從前哪兒做得不好、建議推行改革的話,便可能有所避忌;倘若有話直說,我或感尷尬、不悅,如不同意,真不知應否自辯!」

我又遇過不少剛退休的傑出人士,放下從前在機構和社會舉足輕重的職位後,最難適應影響力驟降,易有失落感。

有位剛從高位退下的人,加入一所機構當董事,不改一貫發號施令的作風,甚至干預日常操作。在陌生行業,仍君臨天下般吩咐總經理做事,把人家當成下屬、後輩看待。總經理恭敬提出異議,卻遭教訓,最後忍無可忍,堅拒執行不合前綫運作的指令,還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從」,頻生齟齬。

這位強人習慣下屬聽其指揮、受人俾面,頓覺顏面全無,怒使一招三娘教子:「這些年來,不知多少人渴望找我做 mentor ;有我多幸運啊,孺子何其難教?」

總經理淡淡說道:「 Mentor 幫人思考問題,只給建議不給指令,予我空間做決定。何況,不是所有顯赫人士都有資格當我的 mentor 啊⋯⋯」

我們要區別角色( role )與真我( self ):放棄昔日光輝和權位,只是轉換角色,但真我猶在。或反過來說,為了保存真我和進步,勿讓昔日光輝牽着鼻子走。

(放棄系列六之五)

2016年6月20日

何靜瑩 《自我演逆》 新書發佈會,現正接受報名:
http://web.cosmosbooks.hk/

************************
【「文化七月」講座:積極異數】
日期:2016年
6月2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30-4:00
地點:香港灣仔莊士敦道30號天地圖書地庫展覽廳

主講:Ada Ho 何靜瑩小姐
嘉賓講者:Jenkin Ho 何諾希先生(作者弟弟)
語言:廣東話

網上登記,免費參加:
http://web.cosmosbooks.hk/

************************
何靜瑩新書 《自我演逆》 於香港各大書局有售:
天地、三聯、商務、中華書店

及 L plus H 中環門市:
中環士丹利街11號17樓

網上訂購:
https://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13143
http://www.suplogistics.com.hk/bookinfo.aspx?bookid=63204

*************************
《自我演逆》是一本不斷創作中的「生命劇本」,也可說是作者當下人生階段的「節錄」。書中信息和頓悟都是從生活中的小故事與小人物之真實個案提煉出來的,一字一句皆用手用腳用心一步步而來。

書中有不少揭露作者自身軟弱、掙扎和黑暗面的篇幅,這不是為了以退為進或博同情,乃是要呈現一個人必先要對自己有所批判和鞭策,才能演「逆」其人生。

作者簡介:
何靜瑩(Ada Ho) 現為初創互聯網公司Paxxioneer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並為多間跨國企業、公營機構、非牟利機構及學校提供領袖培訓課程,兼任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自2009 年L plus H Fashion 創辦至今,擔任執行董事。L plus H Fashion 是一間社會企業,於香港屯門成立高級毛衣工廠,除為低學歷中年人士創造就業及重塑尊嚴外,同時培育新一代的設計師、技術師及管理人員,重新打造「香港製造」的品牌。

2013 年共同創辦非牟利機構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透過嚴謹和專業的藝術演出和訓練,推動品格教育,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培養自信、團隊精神、正面價值觀。監製作品包括音樂劇《震動心弦》和《逆風》,還有紀錄片《爭氣》。

何靜瑩畢業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並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取得公共政策碩士。曾於多間跨國企業從事戰略策劃、管理顧問和外幣衍生工具交易的行業。

她於2008 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兩週即創辦「香港特種樂隊」,利用音樂治療和社區參與的另類方式,為災區提供獨特的災後重建工作, 獲美國Women’s Inter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howcase 頒贈「人道主義獎」。

先後出版過三本書:《敢動人生》、《走出曠野》及《哈佛十六位學人的中國夢》,每週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瑩運之道」。

Ada Ho 何靜瑩'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