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五十後

何力高│信報副刊專欄 C7 《故事人生》

台灣樂隊五月天的《第二人生》這樣說:「命運如果有門,名字就叫心門,並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今天的香港,控訴時不我與的人很多,懂得自強不息的卻是鳳毛麟角。而在L plus H Fashion的屯門廠房裡,有一位五十後謝姑娘每天默默耕耘,用生命見證何謂「心態決定命運」。

謝秀珍是典型的香港中年婦女,說得道地一點就是師奶一名,平凡的她卻是生產線上的主管。她的縫盤技藝精湛,一雙巧手做出許多出口外國的名牌毛衣。一年半前,工廠正替某歐洲名牌的新款式做貨辦,難度極高,謝姑娘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可是董事Ada再三堅持,謝姑娘唯有與同事絞盡腦汁,反覆試驗了許多次才成功。兩週後Ada到歐洲開會,客戶大讚貨辦手工出色,成功演繹出設計精髓。接到訂單後,Ada急不及待打電話回港報喜。謝姑娘憶述那次經歷仍難掩興奮,多番強調自己實在很享受做毛衣樣辦的滿足感和挑戰:「公司對品質的要求一絲不苟,每次當我成功克服一件難度高的貨辦便覺得很自豪!」

生於五十年代的謝姑娘,自幼家境清貧,小學三年級輟學,十一歲的她跟家姐學習縫盤一星期便成為全職女工。「我對縫盤頗有天份和興趣,看一眼便懂,好快上手。雖然我年紀小,但工友中我做得最快,出糧最多。」後來因為表現出色,加上她又嫌縫合毛衣太刻板重複,十八歲時轉做縫盤指導員,但原來管理比自己年長的工友比做縫盤困難千萬倍。「那年代的女工不愁沒工開,是天之驕女。有一次我批評一個工友的V領做得不好,她不忿,反問我是否比她做得好,我便即場證明給她看。」這事件讓謝姑娘明白到一個道理――有真材實料就不用怕,做人無料便無自信。雖然謝姑娘贏了一仗,不過那女工第二天竟帶了七八個工友一同離職。

上世紀八十年代本港製衣業式微,謝姑娘曾一度告別縫盤,哪有想過五十多歲可重操故業,開展第二人生?本港的舊式工廠向以廠長獨大,一言堂,工友只可言聽計從。但這間現代化工廠摒棄陋習,廢除廠長,改用老中青混合的管理模式,這可教素來缺乏自信的謝姑娘寢食難安。「我在這行幾十年從來都不用表達意見,怕講錯話被人取笑,但在這裡要帶腦袋返工,開生產會時要說出怎樣做才有最好的品質和效率,每次開會心怦怦地跳!」在毛衣廠,貨辦能否滿足客人的要求是取得訂單的關鍵,它更是日後生產的標準,慶幸謝姑娘合作能力強,做辦時能與技術員及營業經理發揮團隊精神,甚至學懂以電話會議與上司及同事商討對策,足證幾個臭皮匠猶勝諸葛亮。日子有功,謝姑娘漸漸有了膽量和自信,由最初的「好怕說話」變到今天「甚麼都夠膽說」。

謝姑娘是管理層中唯一的紅褲仔出身,但這並沒有成為進步的絆腳石,相反她很努力適應新的工廠文化。「愈不懂便愈要去學,好像這裡用電腦機器打鈕門,我從前沒見過,但只要細心觀察,用心牢記便學懂。總之腦筋要靈活,不懂就問。」身處這間學習型機構,員工要與時並進,幾年來謝姑娘就像八達通卡一樣不斷增值,甚麼「上游管理」、「目視管理」,她既琅琅上口,亦身體力行。她的進步曾令Ada為之動容:「有一次我問謝姑娘某批貨何時完成,她說要看看R.F.I.D.數據 (一套追縱整個生產流程的無線射頻系統) 才回答我。從前她只會用眼看,憑直覺估計,現在終於學懂分析電腦數據,準確說出生產的進度和數量。」不過謝姑娘絕非盲目依賴電腦,有一次她奇怪R.F.I.D.報告上的數據為甚麼跟實際觀察有出入,後來才發現電腦因為剛更新了而有誤差。

雖說做主管要有威嚴,但謝姑娘不喜歡高高在上。她說做人要豁達些,多些笑容,不要記著別人的錯處,要多記好處。工友都稱讚她友善,肯耐心教導。「工友有甚麼做得不好,我會直接指出,但不會大聲責備,否則愈罵愈錯。我也明白當主管不能只做好人,還在學習如何做到恩威並施。」

昔日她以技術擊倒別人,今日她學會以技術和耐心提升別人,道行更高。

在上司眼中,謝姑娘是一個忠心、值得信賴的員工。她不怕吃虧,勇於承擔責任,對工作有強烈的擁有感。她每天最早回到工廠開門,若清潔阿姨不在,她會捲起衫袖倒垃圾、掃地,連廁所無廁紙她也理,簡直把工廠當作自己的家。兒子早已出身,五十八歲的謝姑娘大可做個平凡師奶逍遙度日,但她寧願選擇工作。「有時做到夜晚八九點也不覺得累。我還想一直做下去,直至公司不再需要我為止。」謝姑娘笑著說。

這是一個好種子遇上好土壤的故事。在 L plus H,肯學、肯做、肯捱的就是人才。過去一千多天,謝姑娘不斷重新發現自己,創造自己,實現自己,用雙手織出高級毛衣,也同時織出了第二人生。原來世上真箇沒有能不能,只有肯不肯!

2013年5月2日

「有時做到夜晚八九點也不覺得累。我還想一直做下去,直至公司不再需要我為止。」謝姑娘笑著說。

「那年代的女工不愁沒工開,是天之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