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洪七公與郭靖

何力高│信報副刊專欄 C7 《故事人生》

電視台最近重播《射雕英雄傳》,其中一集講到洪七公身中酒毒,與郭靖、黃蓉困在山洞內,洞外歐陽克、楊康等人要來取命,形勢危急。洪七公於是向傻戆的郭靖口傳降龍十八掌幾式;七公說一句,郭靖耍一式。時間如斯短促,郭靖又無深厚內功,唯有學多少用多少。可幸最終成功退敵,總算逃過一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難關挑戰,工作的,家庭的,感情的……當束手無策,夜半無人對月發愁時,我們多麼渴望武功蓋世的洪七公立時出現,傳授「亢龍有悔」、「飛龍在天」,把難關化解。

何靜瑩(Ada)是本港一間絕無僅有的毛衣廠的董事,別看她今天在公司運籌帷幄,駕輕就熟,三年前她剛接手管理時,其實就是傻郭靖一名。

工廠開業初期,第一、二個廠長都保留這一行的陋習和專制守舊的管理手法,又自覺有無上權威,拒絕接受不同意見和新事物,無助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未幾,這兩名不勝任的廠長都被撤換了。軍中不可一日無帥,董事長朱仕森多番游說Ada出任廠長。可是她對毛衣相當陌生,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要她管理毛衣廠好比領導一支職業足球隊一樣匪夷所思。「從前因為校服規定,我才會穿毛衣;除了看電視,我根本無見過工廠。」況且她過去一直在中環打拼,穿梭於甲級商廈,如今千里迢迢走入屯門做工廠妹,實在萬分不願意。

但朱仕森在製衣界身經百戰,閱人無數,既然他要委以重任,就一定有理由。「你是白紙一張,沒有那些在這行幹了幾十年的人的包袱和僵化思想,而且你執行能力強,就由你當廠長吧。」Ada聽後心想,既然大家決定要振興 Made in Hong Kong 這品牌,早已「洗濕咗個頭」,掙扎一番後便硬著頭皮臨危受命。

白紙的一面代表無歷史包袱,讓她從嶄新的角度以管理學理論營運毛衣廠,但另一面則代表她知識貧乏。畢竟毛衣是傳統製造業,也是一門專門技術,廠裡的工人都有十多二十年經驗,任誰都可以反駁質疑她的說話。

面對一眾師傅工友,這個在商界打滾多年的哈佛大學畢業生,突然變得很渺小。

最初幾個星期,Ada按朱仕森指示每天召開生產會議,叫齊各部門主管商討生產細節。會議上她強裝鎮定,但身子的顫抖和膽怯卻瞞不了自己。「我對如何生產毛衣一竅不通,不知道講些什麼好。我只懂主持會議,逐個部門詢問他們有什麼意見。」當時的情境她仍歷歷在目。「人人都在說廣東話,但我就是一句也聽不懂。我唯有用心記下所有討論內容,待會議結束後立即打電話給朱先生匯報,然後他會告訴我哪裡做得不對,哪些事要跟進,第二天我便一項一項依著做。」

傻郭靖行走江湖不可單靠胸口的一個勇字,如無真材實料,早晚壯烈犧牲,慶幸她背後一直有朱仕森這位洪七公襄助──他個子魁梧,豪氣爽朗,頗有大俠風範,在製衣界打滾四十多年,年屆花甲卻不故步自封。他觀察力和學習力極強,曾到日本、意大利考察工廠,取他山之石;又不停看書逛博物館,想出新點子應用到毛衣生產上。

「朱先生在內地有幾間工廠、幾千個工人從事大規模生產,工作很忙,但他仍為屯門這間蚊型工廠出心出力,全因他相信香港工人可以生產出具世界水平的毛衣。」Ada又充滿感恩地說:「他十多二十年沒有親自授徒,如今紆尊降貴,向我這黃毛丫頭教授毛衣ABC。他實在很包容,很有耐性,從來不嫌我煩。」那時她每天都與師父通兩三次電話,仔細記下各樣吩咐,然後切切實實執行,而朱仕森亦非隔岸觀火,每星期入屯門巡視工廠三天,面授機宜。

洪七公傳授郭靖的第一式就是「走進工場」。他深知Ada非紅褲仔出身,唯有她捲起衫袖走進工場方能學懂工廠運作,而且這間工廠是為本港工人而設,與工人接觸很重要。她最記得師父每次來廠,都不會先到辦公室,而是巡視各生產部門,例如他會先到包裝部,細心檢查毛衣品質。洪七公一日出工場多次,傻郭靖亦步亦趨,眼到心到,牢牢記著各種絕技,降龍十八掌就是這樣一招一招的學回來。

大約過了兩個月,有一天開生產會議時,Ada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當初的顫慄遠去,自信心油然而生。她坦言愈來愈享受這份工作,而從朱仕森身上學到的東西則受用無窮。「朱先生十分開明,遇到不同意見我們會辯論。難得他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不像老豆教女,擺架子,所以我們之間完全沒有代溝。」師父更明言要把自己的畢生功力傳授與她。

一個是充滿傻勁但執行力極強的郭靖,一個是武功蓋世且循循善誘的洪七公。在屯門兩萬呎的廠房裡,三年來留下了朱仕森與何靜瑩這對師徒一雙又一雙的足印。

2013年5月9日

現實生活中的洪七公與郭靖

現實生活中的洪七公與郭靖

蛻變五十後

何力高│信報副刊專欄 C7 《故事人生》

台灣樂隊五月天的《第二人生》這樣說:「命運如果有門,名字就叫心門,並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今天的香港,控訴時不我與的人很多,懂得自強不息的卻是鳳毛麟角。而在L plus H Fashion的屯門廠房裡,有一位五十後謝姑娘每天默默耕耘,用生命見證何謂「心態決定命運」。

謝秀珍是典型的香港中年婦女,說得道地一點就是師奶一名,平凡的她卻是生產線上的主管。她的縫盤技藝精湛,一雙巧手做出許多出口外國的名牌毛衣。一年半前,工廠正替某歐洲名牌的新款式做貨辦,難度極高,謝姑娘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可是董事Ada再三堅持,謝姑娘唯有與同事絞盡腦汁,反覆試驗了許多次才成功。兩週後Ada到歐洲開會,客戶大讚貨辦手工出色,成功演繹出設計精髓。接到訂單後,Ada急不及待打電話回港報喜。謝姑娘憶述那次經歷仍難掩興奮,多番強調自己實在很享受做毛衣樣辦的滿足感和挑戰:「公司對品質的要求一絲不苟,每次當我成功克服一件難度高的貨辦便覺得很自豪!」

生於五十年代的謝姑娘,自幼家境清貧,小學三年級輟學,十一歲的她跟家姐學習縫盤一星期便成為全職女工。「我對縫盤頗有天份和興趣,看一眼便懂,好快上手。雖然我年紀小,但工友中我做得最快,出糧最多。」後來因為表現出色,加上她又嫌縫合毛衣太刻板重複,十八歲時轉做縫盤指導員,但原來管理比自己年長的工友比做縫盤困難千萬倍。「那年代的女工不愁沒工開,是天之驕女。有一次我批評一個工友的V領做得不好,她不忿,反問我是否比她做得好,我便即場證明給她看。」這事件讓謝姑娘明白到一個道理――有真材實料就不用怕,做人無料便無自信。雖然謝姑娘贏了一仗,不過那女工第二天竟帶了七八個工友一同離職。

上世紀八十年代本港製衣業式微,謝姑娘曾一度告別縫盤,哪有想過五十多歲可重操故業,開展第二人生?本港的舊式工廠向以廠長獨大,一言堂,工友只可言聽計從。但這間現代化工廠摒棄陋習,廢除廠長,改用老中青混合的管理模式,這可教素來缺乏自信的謝姑娘寢食難安。「我在這行幾十年從來都不用表達意見,怕講錯話被人取笑,但在這裡要帶腦袋返工,開生產會時要說出怎樣做才有最好的品質和效率,每次開會心怦怦地跳!」在毛衣廠,貨辦能否滿足客人的要求是取得訂單的關鍵,它更是日後生產的標準,慶幸謝姑娘合作能力強,做辦時能與技術員及營業經理發揮團隊精神,甚至學懂以電話會議與上司及同事商討對策,足證幾個臭皮匠猶勝諸葛亮。日子有功,謝姑娘漸漸有了膽量和自信,由最初的「好怕說話」變到今天「甚麼都夠膽說」。

謝姑娘是管理層中唯一的紅褲仔出身,但這並沒有成為進步的絆腳石,相反她很努力適應新的工廠文化。「愈不懂便愈要去學,好像這裡用電腦機器打鈕門,我從前沒見過,但只要細心觀察,用心牢記便學懂。總之腦筋要靈活,不懂就問。」身處這間學習型機構,員工要與時並進,幾年來謝姑娘就像八達通卡一樣不斷增值,甚麼「上游管理」、「目視管理」,她既琅琅上口,亦身體力行。她的進步曾令Ada為之動容:「有一次我問謝姑娘某批貨何時完成,她說要看看R.F.I.D.數據 (一套追縱整個生產流程的無線射頻系統) 才回答我。從前她只會用眼看,憑直覺估計,現在終於學懂分析電腦數據,準確說出生產的進度和數量。」不過謝姑娘絕非盲目依賴電腦,有一次她奇怪R.F.I.D.報告上的數據為甚麼跟實際觀察有出入,後來才發現電腦因為剛更新了而有誤差。

雖說做主管要有威嚴,但謝姑娘不喜歡高高在上。她說做人要豁達些,多些笑容,不要記著別人的錯處,要多記好處。工友都稱讚她友善,肯耐心教導。「工友有甚麼做得不好,我會直接指出,但不會大聲責備,否則愈罵愈錯。我也明白當主管不能只做好人,還在學習如何做到恩威並施。」

昔日她以技術擊倒別人,今日她學會以技術和耐心提升別人,道行更高。

在上司眼中,謝姑娘是一個忠心、值得信賴的員工。她不怕吃虧,勇於承擔責任,對工作有強烈的擁有感。她每天最早回到工廠開門,若清潔阿姨不在,她會捲起衫袖倒垃圾、掃地,連廁所無廁紙她也理,簡直把工廠當作自己的家。兒子早已出身,五十八歲的謝姑娘大可做個平凡師奶逍遙度日,但她寧願選擇工作。「有時做到夜晚八九點也不覺得累。我還想一直做下去,直至公司不再需要我為止。」謝姑娘笑著說。

這是一個好種子遇上好土壤的故事。在 L plus H,肯學、肯做、肯捱的就是人才。過去一千多天,謝姑娘不斷重新發現自己,創造自己,實現自己,用雙手織出高級毛衣,也同時織出了第二人生。原來世上真箇沒有能不能,只有肯不肯!

2013年5月2日

「有時做到夜晚八九點也不覺得累。我還想一直做下去,直至公司不再需要我為止。」謝姑娘笑著說。

「那年代的女工不愁沒工開,是天之驕女。」